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研究 刘岩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5月   作者:刘岩
[导读] 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学观念。相比于传统用人唯分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更加重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校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学校来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进行培养,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有一些影响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的问题存在,如何逐步消除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英杰中学     刘岩

【摘 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学观念。相比于传统用人唯分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更加重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校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学校来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进行培养,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有一些影响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的问题存在,如何逐步消除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法治意识
        引言
        初中时学生身体和心理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引导的黄金时期。初中教师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让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得到最广阔的成长空间。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健全的品格,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法治课程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指导的教学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实际体现。当前的素质教育观念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也就是德、智、体、美的综合性发展。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法治意识的关键课程,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初中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的外界信息虽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知识面,扩充学习资源。但一些劣质的信息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的错误的引导。初中生的社会经验较少,无法对外界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很多学生在和外界的接触中沾染了一些社会上的恶习,甚至做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而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在思想上弥补了这一漏洞。学生可以在正确的教学引导下借助外界环境充实自己,而不受到负面信息的侵蚀。
        二、当前初中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法治知识教学课程,学生的法律知识往往都来自于教师及家长的零星普及,和一些生活中的日常交流。而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直接开始法治意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的法治与道德素养进行教育,这离不开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但大部分的初中生学业压力紧张,很难有时间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这也是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法治意识的教育工作时,往往还依照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即通过灌输式教学来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情况,而不是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效果。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法治知识的含义,自然也不能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素养。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个人的个性化思考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长期以往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反感心理。这样不仅会让学生的法治意识停滞不前,还会让学生的实际发展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三)教学成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和其他学科不同,学生法治意识地提升更多地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待外界的崭新方式上。通过法治素养的增长,学生可以成熟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并且遵守法律严格要求自己,这才是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学宗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应用起来。例如学生在对待校园暴力事件时,很多学生会下意识地选择忍气吞声。这样不仅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也会对整个校园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法治课程的实际作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成为了流于形式的面子工程。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学情及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法律观念
       立足学生,紧扣教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倡导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选取富含法律知识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感受,将法律观念有效渗透到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隐私受保护》一课时,我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对隐私的认知情况设置了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理解什么是隐私,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内容及内涵有明确的认知,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判别侵犯隐私的行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信誉感和责任感,具备维权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通过向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QQ密码要告诉父母吗?”“隐私就一定是丑事吗?”“媒体曝光明星隐婚事实侵犯了对方隐私权吗?”通过列举某位同学的烦恼及当下学生关注的娱乐事件,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隐私与隐私权的界限是什么。这样,在目标引领下创设恰当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探究分析中优化课堂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践行学生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的渗透,需要教师转变过去单纯说教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促进者、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融入真实案例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分析中深化法治知识及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显著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训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最有效的法治课堂。进而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金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07).
[2]张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2018(13).
[3]王汝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育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