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徐志波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5月   作者:徐志波
[导读] 初中地理的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完整的思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善用微课、增加兴趣、鼓励自主学习等方面分析构建高效课堂的办法,助力学生成长。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英杰中学   徐志波

摘要:初中地理的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完整的思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善用微课、增加兴趣、鼓励自主学习等方面分析构建高效课堂的办法,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核心素养
        一、善用微课,铺垫基调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和发展,微课也应运而生。微课,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短小的视频描述课程内容。微课常见的特征包括生动、简单、精辟、时间短,利用微课教学,能够在保障课堂效率的前提下,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小对该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课堂内容是教材内容的翻版,没有丝毫创新,学生看着教师“朗诵”课本,兴致缺失,学习效率又怎么会高?地理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就是想要将学生从只学习课本知识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了解提出、搜集、整理、分析、解决等方面的技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灵活学习、高效学习、善用微课,恰巧能在放松学生心情之余,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兴趣
        1.游戏互动
        开展游戏活动是增加课堂趣味性最简单、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游戏模式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表达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最终达到身体和心理双重的解放和学习。以角色扮演为例,游戏的主题是播报天气。
        教师:大家应该都见过主持人播报天气的场景,现在提供以下一个月的天气信息,有一个同学扮演主持人,对该天气进行播报。其他同学扮演听众,从这个同学的播报的信息中猜测该地的气候、地理位置等相关地理信息。
        气候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通过气候状况判断当地的气候属性,并推测当地的地理位置是地理学习的重点难点。将该重点与游戏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便于重难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讨论学生最喜欢的天气类型、最讨厌的天气类型及其喜欢或者讨厌的原因这类简单的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促进师生交流。在游戏模式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自主表达,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整理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切实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角色扮演之外,还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式完成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以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为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就简单概括了亚洲为全球面积最大洲,大洋洲为全球面积最小洲。另外还有我国领土四端、陆地十四邻国、行政区划、主要山脉等地理知识重点,空口背诵记忆难度大且不够精准,利用顺口溜大大降低了记忆难度,增加了课堂趣味性。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讨论是自主学习以及显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另一种形式,学生仍然作为课堂上的主角,只不过转换了一种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合作探究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明显作用。


本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的原则,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引发共鸣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就此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形成锐意创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地理,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地理知识。比如,在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①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③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④南极大陆地下有丰富的煤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既促进了地理新知识的增长,又切实体现了新课程“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四、开展课堂测验
        1.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答疑解惑。因此,在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常见的巩固易错点的办法是制作错题集,以单元、专题为单位,在每次测验结束后,搜集学生错题,并在下一次单元测验结束后反馈给学生。由于人的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先迅速下降,而后趋于平缓,所以在一定时间段之后进行记忆刺激,能够加强记忆时长,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懂得,学习不是一味死记硬背,学会针对性、反复性的学习更容易吃透知识点,事半功倍。
        2.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地理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日三省吾身,一味苦学不是真正的学习道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反思。以“我们邻近的地区与国家”这一课的学习为例,我国邻近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教师在结束该内容的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验,从历史、气候、文化、地形等方面开展全面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课本及上课笔记,自行订正反思,总结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关注,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要义,时间一长,冗杂的学习内容将化为巨大的学习压力重重压在学生的肩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加强地理核心素养的建设,正是看到了掌握学习能力比掌握学习知识更加重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有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或者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自主开创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有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看见广袤深邃的地理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探索地理的征程。征程路上,一定会遭遇风雪,与其帮学生挡风雪,不如教育学生自己抵挡风雪的能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马玉蓉.基于兴趣培养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究[J].读与写,2019(36):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