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会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学255432
摘要: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学氛围也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情绪和学生学习的情绪,同时影响着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态度。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使语文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开展更高效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氛围
引言: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唤醒学生心中对语文的热情和崇拜,使学生在文本中感受到更多人世间的真、善、美,对学生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课本中选择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留下来的文质俱佳的范文,学生能够在这些课文中得到一些审美感受,无论是祖国山河的壮美还是作者奔放的情感,都能在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从长久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认为语文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科目,并没有认识到该学科具有的人文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感受是大量的背诵和繁重的写作压力,这就导致学生的积极新不高,课堂氛围沉闷。再加上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总是以考试内容为主,其他内容简要带过,甚至有些不参与考试的内容直接忽略,学生没有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语文学习没有新鲜感,也就没有的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很多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只适用于学生进行考试,并不适用于平时的自学,学生遇到感兴趣的内容总是摸不着头脑,不知从哪里开始学习,多种因素掺杂到一起,越发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很难提高。
二、活跃中学语文课堂气氛的措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就是老师的“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只是机械的记忆活动,并没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用引导性的语言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参与的机会变多了,课堂氛围自然就会活跃起来,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进行《那个星期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教师邀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符合教师的预期,那么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夸赞或者小奖励,如果学生的答案并不符合教师的预期,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向课堂教学的内容靠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也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二)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新鲜感,教师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不止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匆匆》时,可以先进行示范性阅读,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情绪的跌宕起伏。如果教师不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而是让学生一开始就自己去读,学生对一些字句的理解不够准确,就无法深刻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能力。
(四)优化教学环境,和谐教学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营造有利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实施和谐教学,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好,也能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时常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学生完全以教师为权威,当教师出现明显的错误时,学生不敢提出质疑,这样就会误导教师。其次,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学会适当的提出质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会质疑的例子,当学生能够理清其中的思路,就能更好的提出质疑;再次,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学会解释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除了会学习,还要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学环境的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
结语
总之,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探究合适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乔代.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课堂氛围应用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79.
[2]赵思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课堂氛围应用对策分析[J].才智,2020(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