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雄
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校
摘要: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唐诗更是一朵艺术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新高考改革不仅突出文化自信,而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古诗词 新高考 石灰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化争芳斗艳。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华夏血脉的延续,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唐诗更是一朵艺术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新高考改革不仅突出文化自信,而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近几年,高考题常考查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古诗词中富含的化学现象,性质,实验操作等知识考查,体现了新高考要实现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相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古诗词创设情境,有利于新课的导入。
古典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充分利用与化学相关的诗词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运用古诗词创设情境,有利于新课的导入。
(一)如我们在讲解乙醇时,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位学生说一句酒的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 古诗音韵和谐、节奏宣明、朗朗上口、声声悦耳。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在讲金属的焰色反应时,宋代诗人赵孟有一首诗烟花生动描述了火树银花的绚丽景象。“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诗中描写的是燃放烟花的壮观场面。像柳絮随风飘舞,像桃花落英缤纷。四处燃放的烟火层出不穷,此起彼伏。既像流星划破夜空般灿烂,更像火龙张牙舞爪无所顾忌的咆哮飞腾。这样壮观的场景,怎么能不让人心醉呢?夜深了,又是一片烟花腾空绽放,这繁华似锦的场景,不必借助春风的吹拂一样可以拥有明媚的春光。在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更增添喜庆氛围,其乐融融。
这首诗里面的化学知识很多,先说焰火,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就是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的时候呈现出特殊的颜色。我们学过的钠盐发黄光,锂盐显紫光,钡盐是绿光。而镁、锌等金属粉末会耀眼闪亮。各种金属盐和金属粉末混合在一起,燃放的时候就万紫千红。烟花发出的清脆爆炸声,那是黑火药的作用。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成分是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比例混合加热就可以剧烈反应。黑火药是由古代的道士在炼制丹药时候无意中发明的,后来被广泛应用。涉及的方程式:S +2KNO3 +3C==3CO2↑ +K2S +N2↑。
二、注重学科渗透和情感价值观,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很浪漫且充满了艺术魅力,古人以独特的视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笔墨,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反应的悉心观察与独特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化学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精彩描述,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篇。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九首·日照澄州江雾开》中写道:“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这首诗记述了古代淘金的情况。意思是说:清晨,烟雾笼罩大江,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散天开。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澄澈的江水中的小洲。淘金妇女结伴而来。挤满了江边的水弯。
美人头上的首饰和王侯手中的印玺,所用的金子都是这些妇女辛辛苦苦从沙中浪底淘洗出来的。体现了诗人赞颂劳动、同情人民,痛恨权贵、嫉恶如仇的形象跃然纸上。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莫道谗言如浪深》中也有类似内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砂始到金。”这两首诗对淘金过程的描写反映了金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常温下不易氧化,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它以游离态存在于沙石中,在自然的风化作用下,岩石破碎,最后形成沙子和土,而颗粒状的金沙就埋藏在其中,但是含量稀少,一般每吨沙中约含3-10克。在流水的冲刷、搬运下,泥沙、金子的颗粒和水一起移动,它们移动的速度和状态不同,所以在河床的某区域可以形成金沙富积的地带,就是人们渴望找到的淘金地。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不需要冶炼还原。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的化学名称叫氧化钙(CaO),它的前身就是大理石,化学上叫做碳酸钙(CaCO3)。大理石从深山里面开采出来,然后深加工,用火煅烧。煅烧之后剩下白色粉末氧化钙,氧化钙就可以被实际应用。比如磨墙,刷涂料等等。涉及的化学反应如下:
CaCO3==CaO +CO2↑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于谦,是我国明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爱国将领。在他12岁的时候,看到生产石灰的劳动场面。于谦素有志向,此情此景,有感而发,作出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刚正不阿的崇高情操.也体现了人作用于自然环境.体现自然环境陶冶了人美好情操的人文精神。
三、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
结合古诗意境和意象的赏析对其中的化学知识进行了分析,可以加深对古人运用化学现象进行创作的体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认识诗歌的美.化学的美。而且可以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一首诗《客从》中,记述了一件他十分迷惑不解和懊恼的事。客从南溟来,遣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诗中说,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纹字迹,诗人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开箱寻看,珍珠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液体。原来是珍珠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凝积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有机质。碳酸钙难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能转变为酸式盐而溶解:CaCO3+CO2+H2O = Ca(HCO3)2杜甫居室漏雨潮湿,竹箱无防潮性能,遇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珍珠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红色液体,杜甫当时还不具备这些化学知识。所以迷惑不解。
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古代炼铁一般是以赤铁矿石、焦炭等为主要原料冶炼,赤铁矿的化学成分为Fe2O3,其反应过程首先是由焦炭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提供热源),然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继续与焦炭反应生成气体还原剂一氧化碳,接下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冶炼得到生铁。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依次为:C+O2= CO2↑ C+CO2= 2CO↑ 3CO+Fe2O3= 2Fe+3CO2↑
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开始到今天的丰衣足食,世界五彩缤纷,物质绚丽多彩,人类百媚千姿,人们上天入地,材料层出不穷,和化学发展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把人为素养和科学素养完美的结合起来,不时进行德育渗透,是新课改精髓,也是我们教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诗词中的化学》
《高中古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