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博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00089)
摘要: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对MTI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符合我国俄语MTI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促进本专业发展亟需谈论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将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提出了自省推理式、情景再现模拟式、互动式团队式、实战教学式的俄语MTI“四式”教学法。
关键词:OBE;MTI;教学方法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我国对于俄语人才,特别是翻译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专业试点,随后在2009年成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俄语)。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近30个院校成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俄语)。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唯有提升教学方法、模式,方以满足社会对俄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促使本专业长足、健康发展。俄语MTI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宗旨是以“以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客观评价教学活动自身优缺点,最大程度地阐明教学活动结构。
一、OBE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同一时期被提出。当时由于经济发展停滞,教育者对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开始有了新的思考,他们从关注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MTI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语言外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能力”本身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能力的培养看做是知识直接演绎的结果时,会导致能力与教学模式设计之间出现脱节。OBE的教育理念是以知识能力结构出发的反向设计,从而使得课堂上师生互动更为精彩,知识与能力结构相互呼应,学生学习达到预期成果。
以OBE理念的教学模式中课堂设计是围绕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成果的形式区别于传统课堂。传统的教学成果是以某门课程的成绩或者作业来检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而OBE成果理念更加关注课堂学习的能力过程培养,如何将知识能力转换成实际的应用能力。俄语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其培养目标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口笔译人才”。OBE视阈下的教学理念恰恰考虑了MTI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社会性间的有效衔接。
二、OBE视阈下的MTI教学原则
没有正确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无异于徒劳。在OBE教育理念视阈下,MTI教学原则应以建构主义为基石,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技术为支持,在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对于翻译实践科学认知。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区别于传统的语言文学学习,MTI教学原则要突出以学生为中的新视角教学原则。MTI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推断。OBE视阈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能熟练对相关文体(商务、科技、人文等)进行准确、高效地转换。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催进这,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是通过自身的构建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翻译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与水平。
同时OBE理论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对于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所以MTI教学原则应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性是指教学的内容应针对某一个领域或某一需求展开,时效性是教学紧跟时代发展,选用的教学材料的内容与时俱进。社会需求通过各种途径反映在翻译实践课堂上,因此教学课堂欲与社会需求“同步”,需切实地关注翻译实践,加强教学的社会功能水准和时效。
MTI《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在MTI第二年导师根据学生个人研究方向就行翻译专业实践,各开设MTI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可尝试将课堂转向校外,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体验和完成实际的翻译任务。MTI教学是对翻译实践科学的认知,积累经验,经验产生于感知,但又高于感知。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学以经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知性引导、提升和优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式经验的理论化和科学化过程。
三、俄语MTI培养之“四式”教学法
俄语MTI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在本科语言能力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到以提高技能为目的阶段,训练按照培养目标和学习发展阶段要有特定的方法和策略。OBE突出了教学过程不是输入环节而是输出,强调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制定不同方案的教学方法,给学员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案,引导帮助学生达到预期学期成果。多数开设俄语MTI院校的教师在授课时,一般是首先介绍一下相关翻译理论和技巧,然后让学生开始翻译,接下来学生讨论翻译的内容,最后老师进行点评。此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习得素质”的培养。“习得素质”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翻译能力培养: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力、审美判断力、双向转换和表达力及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
俄语MTI教学目的是对源语充分理解然后对译语进行深度加工表达,其过程表达为:获得翻译任务-对所需翻译材料进行处理并预翻译-对术语、百科知识、语用、语言资料进行预转换-对译语进行修正或复读从而把控质量-转换成目的语。我们对全国开设俄语MTI专业的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访谈,总结了口译、笔译教学方法特点,基于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构建以“成果导向”为中心教学模式,提高俄语MTI人才翻译能力,初步提出了自省推理式、情景再现模拟式、互动式团队式、实战教学式的“四式”教学法。
(一)自省推理式教学法
此教学方法是学生对自己翻译能力自评为基础,将翻译切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段准备对译文或者所需要翻译的口译材料快速的浏览或者大声的通读,所截取的翻译材料的长度一般为5分钟左右。
中段进行逻辑推理,结合所学的翻译技巧,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案,中段预判不熟悉的词汇,对于俄语笔译的学员可利用现行平行语料库,积极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自动捋顺上下文从属关系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后段学员所翻译的内容进行相互总结和自省,分析和积累专业词汇。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对自我的言语、应变、逻辑推理和跨文化交际等能力一个自判,通过训练,培养学院的翻译专长领域,到底是对科技、经贸、法律、外交、媒体等哪个领域有所兴趣,教师可因材施教,根据学员自测译文或译语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情景再现模拟式教学法
此教学方法是教师模拟翻译场景,学生以译者的身份角色扮演进行体验,这会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有机会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校验自己的能力,发现自身认知的不足,发掘解决问题方案,有效帮助其过渡到职场。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课堂体验模式,教师在设计再现情景时,侧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自省力,鼓励学员集思广益,积极讨论。比如对于笔译方向的学员,设定情景为,比如在翻译合约期限即将到期,仍有一些译文无法翻译,如果解决?对于口译方向的译员,训练情景可设定为某电子商务论坛,演讲者信息量大,讲话全程无停顿,说话者讲话带有方言,遇到不熟悉的专业术语这类情况如何解决?
情景如此种种,根据某个教学阶段的不同专业翻译领域,让学员经历特定人物关系,此种训练将有机的将理论结合实践,帮助学员在今后的职场工作中具备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用语也要多样化,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评价也可依据学生平时成绩作区分,依据教学心理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以鼓励为主,其目的是提高进取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以客观为主,指出其不足,帮助提高翻译能力。
(三)互动式、团队式教学
此教学方法是以发展“学生”合作能力为中心,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学生间相互作用与合作,产生“化学效应”,抱团取暖,从而提高记忆、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根据心理学原理,错误往往会刺激人的大脑给人加深记忆。教师在课堂的讲授固然重要,但只有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的思考与领悟,在课堂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切实提高翻译能力。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翻译练习中,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在课上相互对译语或译文进行点评,精彩的地方好在哪里,错误的地方指出不足的原因。
翻译项目中的团队合作是一名合格的译员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素质。在笔译项目中包括了客户签订合同-分配任务-翻译-校审-排版等流程,这是需要通力协作来完成的,口译项目要学会在交传中如何配合,同传中如何接力。此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团队分工与合作,对翻译项目进行体验学习,将所学知识转变成一种实际能力。有时,此项教学各俄语MTI开设院校教师也可结合自身手中的翻译项目,将训练从课上转到课下来完成。
(四)实战式教学法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知识的不仅通过教师的传授二获得,学习者要在特定的情景(如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学习资料,通过主动构建意义获得。”此教学模式是基于实际的翻译项目为主导,通过项目学习(简称PBL,Project-Basrd 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实战式教学法也可以由导师带领MTI学生共同完成一项翻译项目。项目走进课堂也是各MTI高校今后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实践教学法除了培养学员处理文本和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外,还担负着教会译员权衡人际之间的关系,即学员-老师-客户-管理者。各高校可进行校企合作,利用翻译实习基地,让学员进行为期3-6个月的实习。参与翻译项目的整体研发、协调、设计和交稿(口译录制翻译音频作为学校后期针对学员的评估)。实习期结束后,学员可将自己的文本或音频材料作为毕业的实践报告,这种将真实的翻译任务引入课堂的方法,可切实提高翻译能力,为学员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翻译教学任务繁杂而光荣,教师不仅是翻译经验的传授和提升者,也是翻译理论结合实践的示范者。我国俄语MTI专业教学经过10多年的发展,俄语教学界同仁应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俄语MTI教学模式,使得俄语MTI教学过程有规律可循,根据教学规律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工作,构建成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Astin A W. The methodology of research on college impact,part one[J].Sociology of Education,1970,43(3), p. 223-254.
[2] Jonassen,David H. Evaluating constructivistic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e.1991, p.28-33.
[3] Ростовцев В. А.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M].М., Во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1977, стр.6.
[4] 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中国翻译, 2011(1).
[5] 穆雷. 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 J]. 中国翻译, 2008, (1).
[6] 杨自俭.译学新探[M]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年.
作者简介:韩博文(198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教育学、翻译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中俄翻译专业教学质量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YYE705)”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俄语翻译专业本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项目标号:WY2017055-B)”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