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3期   作者:肖隆冬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教育领域开始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肖隆冬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  52831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教育领域开始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劳动与技术是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综合性的劳动人才。本文将简要提出“不断强化家校合作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策略”两种家校合作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实施途径,希望给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合作;劳动与技术
        引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对当前的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学内容。当前的小学教育应该强化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
        一、不断强化家校合作凝聚力
        首先,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校方可以定期组织并召开家长会。家长会作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关键途径之一,可以在家校之间形成一条纽带。校方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学生在家庭内部的具体表现,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因此,在组织开展家长会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该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劳动情况,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家长应该向教师实际反映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情况,实现高效的家校合力劳动教学。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除了家长会这一形式外,家访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家庭内部的具体表现。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应该积极承担起家访的重任,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主要性格以及劳动意向,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平等温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当了解到学生的具体劳动行为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表扬。如果学生的劳动习惯或劳动技能存在不足,教师应该辅助家长,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劳动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
        最后,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为家长了解学生提供新的途径。通过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等校访活动,家长可以在学校内部体会到学生成长的环境,学校可以配合教师将学生的活动场所对家长开放,为家长展现学生的真实生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家长讲授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劳动课程,引导家长以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还应该鼓励家长积极发表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共同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日常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兴趣进行深入的劳动创造。小学阶段的劳动技术教学课程的根本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综合发展。当学生拥有了成熟的创新思维,则能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这一特征。
        (二)做好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良好结合
        在学校的劳动技术课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教授占主要部分,学生实际技能的操作大多是在课外生活中进行,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良好的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简单加工方销法。此外,家长还要引导孩子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加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让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设计需求选择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给孩子灌输些生活中的知识,让孩子学会生活中的技能。
        (四)家校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家长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交流。在学校课程中,教师要对劳动态度进行详细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根据教师讲授的劳动态度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孩子负责任的劳动品质.教导孩子要珍惜劳动成果,学会节约材料。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处理的问题.这时教师和家长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在家庭教育中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家长要给孩子灌输一种自主劳动的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依赖父母。首先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让他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整理自己的玩具,其次引导他们学会在起床后自己叠被子,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家长可以通过示范,逐步指导孩子学会这些劳动技能,在孩子学会后,家长就要督促孩子自己做这些事情,帮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让孩子主动做劳动,使孩子更早地拥有独立的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教育,应该提高对劳动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校与家长等多方的教学辅助,通过家校合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在开展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仅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必须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通过形成多方合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劳动意识。
        参考文献:
        [1]汪群燕.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措施[J].考试与评价,2021(02):8.
        
        [2]马德.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开展研究[J].新课程,2021(01):28-29.
        
        [3]许建华.新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劳动技术课程建设的思考[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12):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