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留守儿童的育人途径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3期   作者:徐锡刚
[导读] 目前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关注还是德育工作的一块洼地
        徐锡刚
        兰溪市延安路小学    321100
        【摘要】 目前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关注还是德育工作的一块洼地。城市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学业问题、心理偏差、价值观扭曲、行为习惯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尤为突出。少先队作为学校为德育的主阵地,借助这个大平台,引领家庭和社会以爱之名填补留守儿童心理缺失的那一块,净化留守儿童的心灵。
        【关键词】  德育  留守儿童   少先队
        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每天一拨拨新鲜的产品总带给人们感官上的无限刺激,不得不让人感叹生活真美好!而投向社会背面的丑陋现象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留守儿童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而产生的,我要关注的是在光鲜亮丽的城市背后的留守儿童。所谓城市留守儿童指城市中父母双方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一般半年以上)不能与其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人,而他们自己不得不独自一个人生活或生活在非父母辈的亲属那里,更甚者被寄宿在非亲非故的家教那里。由于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加之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心理疏导和管理,城市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应激性的不适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和行为失范,对于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需大家足够的重视。
        一、城市留守儿童凸显的教育问题。
        1.学业问题。城市留守儿童存在学业焦虑、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以及学业成绩较差等问题。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谁?他们就像迷糊的羔羊,哪里的“草”适合自己他们无法知晓,也无力知晓,大部分孩子被动地学习、迷糊地纠错、苍白地防御。有30%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会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有50%的留守儿童从不预习和复习。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较差和差的占37.8%远高于非留守儿童24%的比例。
        2.心理偏差。孩子成长最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留守儿童恰恰是最缺爱的群体,这些孩子出现了较大的心理偏差主要存在焦虑、自卑、社交恐怖、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等心理问题。这种消极的心理偏差形成两类性格表征:一种是内向、自卑,典型的“闷葫芦”,这类孩子表现为沉默寡言,不善与人沟通和交流;另一种是暴躁、逆反,典型的“激进分子”,他们往往表现出冲动、易激惹、任性、狂躁等。
        3.价值观扭曲。城市留守儿童的家长由于长时间无法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他们对孩子的愧疚往往通过物质给予补偿,以及放任孩子“恣意妄为”的奢求。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恶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4.行为习惯不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远离监护人视线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就好比脱缰的野马,一些不良的习惯、社会上的恶习很容易沾染,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二、少先队以爱之名为留守儿童托起一片蓝天。
        作为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少先队,承担了“立德树人”、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任。我主张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这个大平台,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用大爱深入留守儿童的内心精神世界,研究与探询针对城市留守儿童行之有效的育人途径和方法。
        1.提高自理能力,引导队员进行自我管理。


        研究表明,一个独立的个体天生具有自我管理的潜能,关键是在他懵懂学事的时候能有个给他精神支撑的引导者。而留守儿童通常是和爷爷奶奶、亲属或者家教住在一起,非监护人往往尽职管好孩子的温饱,对于孩子的成长引导部分明显无法到位。因此,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为此,作为辅导员我专门建立微信群,和队员的监护人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将力所能及的家务留给孩子做。在此基础上,我每月召开一次“勤劳小蜜蜂”中队会,让队员把自己在这一个月中的优秀表现说出来,及时表扬他们的好做法,如果发现有不妥的地方,适时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做到更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强化习惯养成,认真开展各种体验活动。
        对留守儿童情感的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我以主题班队会为依托,开展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开展“人人有岗位,个个是主人”的主题班队活动,帮助队员选择、创设和争取适合自己的小岗位,了解岗位的意义和职责,坚持岗位服务,体验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如开展“当一日老师”的主题班队活动,指导他们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如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让他们从民族英雄身上体会民族精神,做一件体现民族精神的实事,并把自己的心得感受说出来。
        3.加强个别指导,用爱去抚慰心灵。
        爱、陪伴以及安全感,这些是人之为人所共同需要的,而城市留守儿童恰恰是一个缺乏家庭关爱、父母之爱、孤独而又焦虑不安的未成年群体。这个群体对物质的需求欲望不高,他们对爱、对陪伴、对安全感的诉求非常之迫切。只有通过切实地交往,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存在,方可填补爱的缺失。爱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以爱的实践方式表达出来,我在班队中建立爱之家,细心观察,善于从每个留守儿童的精神状态甚至表情中发现其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父母之爱的缺失给予师爱来补偿。我遇事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靠活动,还进行个别指导。常言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优秀的辅导员总会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个队员的心坎上,用爱去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三、多措并举,形成帮扶合力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它能详细记载孩子的成长轨迹,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辅导员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第二,重用队员身边的典型引导,利用榜样的作用,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格,使留守儿童受到激励。第三,针对留守儿童设计有效的队活动,比如“手拉手”互助结对共同承诺活动,通过“互写一封书信、互通一个电话、互换一个文具、互制一个手工作品、互赠一句格言”,携手争当“五心四好少年”,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关注留守儿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任重而道远。作为学校少先队组织,我们要像辛勤的园丁呵护娇嫩的花朵一样呵护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撑起一片幸福蓝天,让他们在少先队的旗帜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璐,李先锋. 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代际冲突分析[J]. 中国农村教育, 2008.1.
        [2] 张永学. 留守儿童教育对策——以延边州为例[J]. 人民论坛,2010.(36).
        [3] 贾富彬,郭建龙,刘欣. 问卷调查揭示“留守儿童综合症”[N]. 检查日报,20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