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类社团丰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呈现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3期   作者:李程 柴康
[导读] 高校理论学习类社团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李程 柴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710055
        摘  要:高校理论学习类社团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高校理论学习类社团充分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进一步明确理论学习类社团的指导思想,优化社团活动,提升理论学习类社团的吸引力,扩大理论学习类社团的影响力,加强制度管理,加大建设与培育力度,增强理论学习类社团活力,促进形势与政策内容的普及,进一步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深度扩大。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大学生社团
        自形势与政策教育产生至今,其教育模式不断丰富,形成了以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党政领导干部报告会、专家学者报告会、参观革命纪念地和党政机关为系统的教育体系。[ ]林建华.《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境界》.人民论坛.2017年第33期。]除此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也会发挥相关渗透作用,同时在第二课堂辅之以理论学习类社团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高校社团是一种由学生自由组织并发挥主体作用的群众性组织,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理论学习类社团作为高校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与其他社团相比,既有作为兴趣共同体基于共同爱好,为实现社团发展而倡导创建的群众组织这一基本特性,同时又体现出作为学习共同体具有思想先进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显著特点。理论学习类社团是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扩充载体,对丰富和传播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具有积极作用,将社团理论学习活动同形势与政策内容充分结合,可以将原先的课堂教育延伸至课堂之外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在保留了受教育的前提下,引导大学生体会更多的理论学习乐趣,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的志趣,发扬理论学习类社团的学习研究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
        理论学习类社团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实践平台
        “课堂教学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优化,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新途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高校理论学习类社团,它所依据的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演化而来的理论学习载体,能够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延伸至课堂之外,提高整体的思想教育效果。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身更是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身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理论学习类社团为学生在课堂之余提供了进一步正确理解、吸收理论知识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培养相关的实践储备,创新性的将兴趣活动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有效地扩充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形式,进一步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价值。


        理论学习类社团是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锻炼平台和培养渠道
        大学教育不仅要承担大学生的知识传授任务,还要肩负起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的重任[ 张本正:《提高用科学理论引领文化建设的能力》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高校理论学习类社团具有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搭建务实多源且富有时代性的大学生能力锻炼平台的特点。借助着社团这一载体,可以让大学生群体深入学习理论,在能力提升的同时,确保了思想的先进性,有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高校理论学习类社团兼顾了教育培养和学生个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此当中,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关内容不仅可以及时地传递给在校大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理论认知,展现大学生群体对形势与政策的思考、理解和表达,更折射出大学生群体在受教育、长才干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理论学习类社团还可以起到将理论学习兴趣培养成理论研究特长,把特长拓展为学术研究能力的积极作用,培养一批对形势与政策有着丰富兴趣与研究能力的大学生队伍。
        理论学习类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的积极载体和关键园地
        在如今的校园生活中,可以说理论学习类社团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讲,丰富的理论学习活动使得校园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大学生在社团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风貌,发挥着积极的榜样作用,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理论学习类社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正面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大学生们的理论学习热情,在弘扬校园文化的同时,推动了校园精神的传承。新时代大学生一方面更加凸显出宣扬个性的行为形态,同时受基础教育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新生在大学适应方面呈现出大量的不适应表现,思想上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表现出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行为,而理论学习类社团在具有朋辈性质的良性启迪下,可将正面的思想引领在学生群体层面进行朋辈铺开,营造着积极的校园氛围,有益于大学生迅速适应集体生活。
        理论学习类社团发展至今,在整体态势良好的大背景下,部分理论学习类社团面临着指导思想模糊,办社目标不清晰,社团发展前景不明确的困境,针对此类局面,理论学习类社团应不断加强内部建设,面向形势与政策实践教育需要,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进一步明确理论学习类社团的指导思想,优化社团活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与兴趣爱好相结合的实践平台。
        
        
        
        作者信息:
        李程(1991年6月——),男,汉族,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思想工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柴康(1995年2月——),男,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