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玲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型塘幼儿园 312000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形象地把下棋比喻为“智慧的体操”,在幼儿学习阶段以棋类教育活动来充实幼儿学习生活,无疑能有效锻炼幼儿思维,有利于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在幼儿园大班,有些孩子已经开始对棋类游戏产生了兴趣,一些“飞行棋”、“五子棋”等游戏棋也慢慢地进入了幼儿的生活,但这也只是一小部分孩子在玩,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主动地参与棋类游戏活动呢?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棋类游戏环境的创设
1.材料的投放
幼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棋类材料,对幼儿学棋,获得棋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选择材料时,我们除了收集一些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飞行棋”、“五子棋”、“斗兽棋”等孩子们喜欢的棋外,还特别选择了“棋类总动员”做为我们开展棋类研究的载体,投放在区域中供幼儿游戏。“棋类总动员”的棋谱内容丰富、有趣,形式多样,与幼儿平时的教育教学相结合,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下棋过程中寓教于乐,使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交往、个性品质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物质环境的准备
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所以,棋类活动也需要创设与其相适应的环境,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根据棋类活动的需要,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开辟了一个名叫“娃娃棋社”的区角,展示一些孩子们自发收集来的喜欢玩的游戏棋,在这里,幼儿随时可以来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在活动室外的墙面、地面上,也特别布置了大型的游戏棋谱和骰子,幼儿可以在任何自由活动时间找朋友一起来玩。有了与棋类游戏特色相适应的大环境和班级环境后,幼儿就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的充分参与,不断激发对棋类活动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发挥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
二、教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来解读幼儿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积极地指导和帮助,更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棋类游戏活动的兴趣。
1.适时的介入
(1)当幼儿缺少兴趣时
刚开学不久,当我发现参加棋类游戏的孩子并不多,而且一直是那几个平时爱动脑筋,比较活跃的孩子时。我有意识的增加了到“娃娃棋社”的次数,并有滋有味的和这些孩子下起棋来,我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渐渐地“娃娃棋社”的孩子多了起来,“观战的”、“参战的”热闹得很。
(2)当“认识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的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是幼儿注意的焦点,及时的发现、解开这些“结”可以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幼儿将一些规则简单的游戏棋都学会了以后,我几次看到孩子们在翻阅“棋类总动员”商量下什么棋时,每次翻到“拔萝卜”棋都会停下来看一看,可是就不下。后来经过了解后知道,由于“拔萝卜”棋的棋谱形式与一般的游戏棋不同,角色多,骰子多,看上去很复杂,所以很多想玩而不会玩的孩子都只好选择了放弃。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马上组织孩子们一起来听听、讲讲《拔萝卜》的故事,讨论棋谱中为什么有不同颜色萝卜,是什么意思?一起学习走棋的规则等。孩子们想玩,所以学得很快,几次尝试下来也渐渐熟练了。学会了“拔萝卜”棋后,其它一些形式比较类似的游戏棋,在孩子们的经验迁移后也学会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热情又高涨了起来。
(3)当幼儿的兴趣减少或转移时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会下游戏棋了,每天重复的玩这些简单的游戏棋,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热情也随之减退。
不管“小红花”的吸引力有多大,还是有一些孩子开始离开“娃娃棋社”,选择其他感兴趣的游戏玩了。在一次放学前的总结讨论中,我依然给当日下棋的孩子奖励“小红花”,问他们今天你下了什么棋,有的孩子竟说不出。我请孩子们一起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记住自己下的什么棋不会忘呢?“写下来。”孩子们的意见比较一致。于是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 “幼儿下棋统计表”,每天两张,下过棋的小朋友可以在上面登记,会写名字的写名字,不会写名字的写学号,下的什么棋可以画图案做标记来表示,赢的小朋友在名字上画上五角星表示。有了统计表后,老师奖励“小红花”就更有的放矢了,特别是在给胜利者颁奖时,小朋友们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期末我们又设立了两位“小棋王”,还有“金奖”牌,为了得到“小棋王”的称号,戴上金牌,孩子们参与棋类游戏的劲更足了。
2.允许幼儿在游戏中“自定规则”
在“棋类总动员”中有一种数学棋叫“单双棋”,“单双棋”顾名思义就是要幼儿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单双数才可以下的,而且它的规则比一般的游戏棋要复杂一些。现在,孩子们虽然已经掌握了1-10的单双数,但棋中还有10以外的单双数幼儿没有掌握,在知识能力上是不够的,所以平时我也没有给他们讲过这个棋的玩法,想等孩子们达到了棋所要求的知识水平再学。可是,就在一次游戏活动时,我发现有一组小朋友就选择了“单双棋”来下。刚开始,我想上前阻止,但看着他们下得很起劲、很开心的样子,就不忍心打断他们了,站在边上安静、耐心地看了起来。只见他们轮流扔骰子,扔到几,谁的棋子就按自己的意愿向前或向左、向右走几步,谁的棋子先走到对角的棋子处谁就赢。这样的规则与正式的“单双棋”的规则相差很远,很简单,但是是孩子们自己商量决定的,由于是自己定的规则,他们遵守起来就特别认真,玩起来就特别的投入。看来,有的时候,放低点要求、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主,棋类游戏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意外和惊喜!
四、密切家园联系
新《纲要》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相协作配合,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当我们在反思活动开展的问题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棋类游戏的兴趣有时反复性较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家长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影响了孩子玩棋的积极性。当家长关注孩子和孩子一起下棋时,孩子们下棋的热情就高涨起来,反之则下降。因此,我们积极地通过家访,个别谈话,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出家庭里创设棋类游戏氛围的合理化建设。建议家长有问题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在和老师的共同协商下,找到更适合激发孩子参与棋类活动的兴趣,学会正确指导孩子下棋的方法。
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们参与棋类游戏的人数从刚开始的几个到十几个,从二十几个到现在的几乎人人参与,人数、兴趣日渐增长。而且,自从开展了棋类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了,注意力更集中了,班级常规也有很大的进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下棋的时候,孩子们自己选择棋谱,自己搭伴游戏,有时候还自定规则,无形中又培养了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下棋后,输了发脾气,吵架的事情也从有到无,孩子们不怕输、不怕失败的品质在下棋的过程中不断养成,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希望以后孩子们会更喜欢下棋,更乐于参与各项棋类活动,让棋类游戏伴随他们快乐成长每一天。
毛玲芳
型塘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