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如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前进小学 523960
摘要:从“合作学习”的实施需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帮助特殊儿童在随班读中受到适合自身教育发展需要。
关键词:随班就读;教学改革;合作学习
普通班和特殊教育一起融合的体系,是解决我国残疾儿童就学问题的主要并行之有效的途径。“随班就读”,就是让有轻度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等残疾的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共同发展。
随班就读的课堂主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不能面对全体学生,而是少数优等生活动的舞台,学习困难的机会越来越少,特殊学生很难融入传统的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已经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了。
2、课堂教学很少考虑学生智力、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固定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个性潜能的发展受制约,同时也难以满足随班就读班里特殊儿童对学习的特殊需要。
3、随读生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由于随读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和引导,教师难免要牺牲集体的时间来照顾特学生的特殊阅读需要。
4、课堂进行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 忽视对学生发展自身实践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随班就读学生的自身学习发展。“学会合作”与核心包容性课堂教学管理教育的实施,促使一些学校对特殊的儿童进入普通班通过初步的解决方案,专业知识出现在普通儿童的课堂学习中,促使一些学校对孩子的发展过程进行调整,才能有效提高随班就读班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事学习和教育活动,合作过程中,以他们的课堂学习表现为依据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或认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由二至六个同学一起的在组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沟通、表达和求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进行交流、激励和补充,促进自身的发展,任课教师还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安排,同时也创造合作的外部条件:
(1)做好前置诊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是合作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准备好调整这个问题,以帮助教师在为学生编制合作学习小组、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和小组活动方法时有很强的针对性[1]。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掌握的材料,全班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三至五人为宜,每小组分别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里制定不同的学习发展目标、选择自己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小组教学活动管理的方法。建立小组里有两个或相对固定的协助伙伴,以帮助特殊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
上课时,绕过课桌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面对面坐,这是集体管理意义上的好形式, 也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协助学习活动。
(3)为教学活动订立清晰、具体和适当的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内容。跟进发展学生的目标可参照中国普通教育学生的目标来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们不同特点,减少内容,减少难度,以满足其难度的需求。
(4)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学生的学习材料,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通过结合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再提供的一些辅助的、启发引导的材料,如练习卡、图片、阅读资料、实物等,使小组学习活动更丰富、更具有可操作性。
(5)教学研究方法设计成组的学习活动。如研究调查法、共同合作学习法等等,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积其学习活动,积极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活动。
构建合作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管理结构,建立具有“合作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学习质量[2]。
【1】布置自学,教给方法。学生确认了学习目标以后,教师应分配学生自学任务或自学大纲,并且要教给方法,提出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学习任务来安排,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利用学习资料或工具书,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粗加工,学生初步发展在逐渐形成[3]。另外,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学习疑惑,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学习管理的需要,继续交给他们自学的任务。利用这具时间对随读生进行个别辅导。
【2】小组活动,巡回指导。学生经过自学,就可以在组内开展互助小组合作性的活动,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别人的疑问进行解答。这是促进知识吸收的最有效方法。在小组进行合作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反馈检测,总结评价。“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交流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要努力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
为了检测为例:学生们开始进行时,可以采取让学生口答、笔做、板演、展示成果等方式,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查漏补缺和及时矫正的工作。对于学生阅读的测试和评估,要适当的进行,以鼓励为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测试和评估,正确的行为将为后续的研究注入动力。
这些问题关系到随班就读工作的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进一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云英、华国栋:《合作学习与随班就读教学改革》,《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5年第 3 期。
[2]华国栋:《随班就读班级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年第 3 期。
[3]周德林:《优化课堂教学,保证随班就读质量》,《现代特殊教育》,1999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