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政
南充市芦溪中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进入到学生群体当中,越来越多的类似抑郁症的群体也逐步侵入初中群体,很多初中群体的同学承受着他们现如今不能承受的压力与痛苦,作为平日里接触同学最多的班主任来说,我们需要时刻注意同学的身心状况,对于一些不适反应需要及时处理,进行疏导,要知道很多同学心理压力不仅仅来源于一时,更多的是多方面长时间的压力所形成的,生活中情感中以及学习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的压力。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压力不足一提,但作为班主任却需要及时改正这种心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需要形成正确的心理系统理论,进行相对应的学习,帮助同学来更好解决问题,减少心理负担。对于不同的学生需要针对个体进行教育沟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被重视的感情,正视自己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与学科内容相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减少压力。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正经历学科增多、学习时长增加、父母期待增长的新时期,很多学生都会感到学习较为困难,一些小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可能会有学习退步等情况,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并且,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行为的叛逆和一些情感问题接踵而至,会导致与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产生各种矛盾,情感压力增大。各类压力的骤增,会让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一些状况,同时,担负着升学压力等问题,心理预期状况与现实状况出现矛盾,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我们作为班主任可以很好的观察到,并且作为平日里与学生们接触最多的人,我们可以也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状况。作为班主任,为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班主任应当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班主任作为与学生平日接触最多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作为帮助学生提高自己,通过我们平时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以身作则,教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困惑,减少心理负担,通过正确的生活学习方式来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生活中,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心理知识,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情况以及当今社会初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主要心理问题,了解他们所面临的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偏见,以及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并且,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来改善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我们的讲解,让同学明白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等情况是正常的,不需要产生自卑或者不自信甚至焦虑等情况,我们也需要让学生能正视自己的状况,积极找到对策,正确解决问题。而且,通过我们的讲解,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正视身边同学的心理状况,减少排斥心理,并学会尊重帮助,减少焦虑感。例如,在初中时期,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大,对家长、对老师都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可以联合家长,通过沟通交流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通过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的度过青春期,让孩子可以更加明确地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的爱。而如上种种作为都需要班主任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实践,利用身边的多种渠道、各类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进行个体教育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每个人承受的压力以及自身抗压能力等情况不尽相同,而集体教育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个学生接受到的情况可能与另一个学生的就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及时注意观察每个同学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了解如果不全面,可以与家长沟通,看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才能“一事一策”,找到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有的学生可能在学校里不会表现出有什么心理负担,但是在家中的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并解决问题。至于如何帮助学生化解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这些孩子往往戒备心很强,对于老师、家长的话可能不愿意听从,甚至排斥,我们可以与他身边的同学、朋友进行沟通,通过迂回的方式进行劝导,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级中,学生的性格、家庭环境等情况不尽相同,作为班主任,就需要及时观察这些问题,不忽略每一个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不能因为学生性格内向,班主任就忽略了对他的管理,我们要知道,初中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都是需要被关心、关注的对象,都喜欢被夸奖。班主任特别要注意不能因为与外向的学生接触交流较多就不关注内向的学生,而且,内向的学生因为不爱表达、表现自己,往往会更加容易受到一些伤害,在心理上累积负面情绪,直到失去控制,我们到那时才去关心关怀他,却已经为时已晚。因此,我们在上课、课间休息、学生就餐、就寝等时候都需要认真观察身边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他们的内心,把心理状况解决在萌芽阶段。
三、结合学科教育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班主任同样也是学科老师,在课堂中,我们也可以及时观察到同学的情况,例如,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不自信,有些学生的心情不好,或者有的学生存在上课走神等情况。对于观察到情况的学生,我们在课后应当及时进行沟通、疏导,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多表示肯定、赞扬,在课堂中也要对细微的进步作出表扬,长此以往,学生的不自信行为就会越来越少,性格也会变得阳光起来。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让他们了解彼此、肯定彼此、尊重彼此,从而减少因为缺乏沟通交流所造成的反感,有效的减压。在学科教育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增加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减少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帮助学生减轻对于学习的压力,增加信心。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与沟通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习上减压,帮助初中学生减少对于科目过多、学习任务重等情况的压力。
总而言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作为班主任需要多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实现家校共育,这也说明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的纽带具有较强的协调性,能够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解决心理问题,施行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新知识,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与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相联系,在学习中、生活中多多观察、关注学生,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沟通,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韩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