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玲
(福田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广东深圳 518040)
一、个案综述
小龙,他是五年级从北京转学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语文基础很不错,普通话标准,知识面广,经常在课堂上引经据典,俨然一个小学者。同时也发现了他的问题:没有纪律性秩序感,课堂上经常插嘴,开小差玩小东西。新冠疫情网课结束,回校复课后他的状态更差了,上课肆无忌惮地睡觉,不完成作业,每天无精打采,厌学情绪非常明显。
除了学习上厌学的问题,疫情复课后他在情绪的控制上也出现了问题,易躁易怒,和同学间的小摩擦不断。日子在磕磕碰碰中来到了六年级,上了六年级,小龙体格发育,明显长高了长壮了,所以他和男同学间肢体碰撞明显多了,打打闹闹。没有发生受伤事件,没有同学反映问题,我也就只是观察留意,不太过分的不会干涉。也就在这过程中,情况逐步严重,连续两天有同学反映小龙体育课上追打小常,辱骂小常;更被我发现小龙拉拢同学,先后成立“反小常联盟”“反体育老师联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小龙在我的教育下,态度良好地承认错误,并向小常与体育老师道歉。原以为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的我,却突然收到学生反馈,体育课上小龙拿着剪刀在小常脖子上比划,那事情就严重了,我叫来了双方家长处理问题,希望以此得到小龙家长的重视。谁知,当小常母亲问小龙,是不是小常得罪过你,为什么你就针对他,老是欺负他。小龙情绪非常激动地口不择言:“我就是不想活了,我想死,死之前我要拉一个垫背的。”这就吓坏了对方家长和老师们了,学校各级部门介入,心理咨询室、学生成长中心,安全办联合处理问题。
二、出现行为偏差的原因
1、生理因素:先天性多动症。
事件发生后心理老师介入,经过多次谈话怀疑小龙有多动症倾向。向母亲了解后得知,小学一年级时就有老师向家长反映过这个问题,但并未得到家长的重视。正因为多动症问题未得到很好的矫正与治疗才导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关注力不在学习上,也就容易滋生其他行为问题。
2、家庭因素
小龙父亲长期忙于事业,无暇关注孩子。母亲作为全职妈妈,事无巨细地关注孩子,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容易唠叨造成孩子反感。再加上父母亲家庭地位不平等,具有经济优势的父亲在孩子面前不懂得尊重母亲权威,孩子有样学样,无视母亲的教育。
据了解,孩子的爷爷与父亲都有情绪容易失控,易怒的问题,孩子也可能先天性或者耳濡目染地习得这种行为。
3、学校因素
由于上课多动,老师会严厉地督导他,过于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惯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特殊的他,致使他对学习失去兴趣,致使他的不良行为反而愈多,当然又受到更多的批评,如此恶性循环。
三、辅导策略
小龙经历半个多月停课,返校复课后,因为在他停课期间,同学们都组成了学习小组,感觉他突然间没法融入集体,作业不知道交给哪组收,讨论学习、小组竞赛不知归属,他也表现得比较敏感。
1、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辅导
坚持每周一次的心理老师心理谈话与专业辅导,后来心理老师经过一系列辅导,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深圳康宁医院就症,由专业医生症治多动症和抑郁症,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相结合。
2、家长的配合
与小龙父母沟通,统一思想,争取家长的支持。请家长调整教育方式:母亲调整自己的焦虑情绪,平和些对待孩子,多点耐心,多点表扬,少点唠叨,减低对小龙的学习要求,协助制定具体奖励办法,鼓励他做一些户外活动,多参加班级活动。
父亲多关注孩子的问题,多参与孩子的成长,工作之余,不管多累,都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多与小龙谈谈心,聊聊天,留心观察小龙的行为,以了解小龙的需要和行为反应,同时注意在孩子面前尊重母亲,帮助母亲建立威信。
3、寻求科任老师的配合
考虑到小龙的特殊情况,请科任老师协助,接纳小龙的缺点和短处,减低对他的要求,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
4、直接辅导
(1)正视缺点,正面引导
因为一系列事件与学校处分处理,小龙出现了敏感、自卑、情绪低落的心理,往往误以为周围的人对他嫌弃、轻视、有敌意。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与他谈心,对他关心,让他倾诉心中的彷徨,理解他的处境,引导他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目前的过错就认定自己一无是处,毫无希望。我会用教师对学生期望效应的心理学原理,向他作暗示:“我对你的改变有信心。”“相信你是真正的男子汉,能把握自己,主宰自己。”“错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总的说来,就是向他做出“我认为你能行”的暗示。同时,当小龙有了进步,即使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当他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也不简单粗暴地批评,更不大声训斥或变相惩罚,做到站在他的角度耐心地让他认识到错误给他带来的不良后果。
有一天下午社团无人机课上,他因为好动跑到了隔壁班同学的无人机赛道上,影响了隔壁班三位同学操作无人机,双方在口头冲突中,因为有一个同学说了他一句:精神病,他备受刺激地拿起旁边的棍子反击说:“精神病杀人不犯法。”好在他旁边陪读的母亲及时制止了。第二天在教室走廊,那几名同学遇上他,要求他为昨天的事道歉,正值陪读的母亲不在,在旁边我班的小车的推攘和催促下,暴躁的他抡起旁边的灭火器示意攻击。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他们双方都有问题,为他分析双方问题所在,表达我为他担忧,担心他的过激行为又会给他带来批评以及同学家长的攻击。听到我不是单纯地只批评他,而是因为维护他才让他改正错误,他情绪平和地接受了并表示知错了,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2)允许反复,宽容以待
对于一个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其转变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不能急躁,允许反复,要耐心等待他转变,促使他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次语文课上单元测试,他突然情绪暴躁地时而敲桌子上的试卷,时而揪着自己的头发小声地说:“太难了,这次不用考了。”当时我不想要在大家面前过度关注他,给他太大心理压力,等到考试中途做课间操时,我经过他身边不经意地问他:“刚才怎么了?试卷很难吗?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嘛,上次你还考了90分,已经很不错了,作文也写得那么棒。”听到我的话,他没说什么,但看得出来他面部表情轻松了很多。后来试卷发下来了,我特地把试卷单独拿给他:“89分也不错啊,下次一定更厉害。”他笑眯眯地拿着试卷就跑了。
四、效果与体会
经过大半学期的辅导,小龙进步了,情绪平稳了,能和同学说说笑笑,与同学和睦相处,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上作业能按时按质地完成,早上上学从原来的大发脾气不肯起床上学到现在虽然每天小小迟到,但能急匆匆地知道要赶紧进教室;课堂上有时会自言自语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有时也能安静自学或跟随课堂举手发言。虽然小龙身上问题还不少,但总的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也相信这只暂时搁浅的“船儿”会努力重扬风帆,正可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龙的改变证明,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可以矫正的,其转化过程与老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耐心是成正比的。在教育上,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不要存有偏见,动辄训斥,这会使他产生逆反或消极心理,出现对抗性,给教育工作带来阻力。
同时,在对小龙的帮助过程中,我懂得作为班主任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一定的心理教育与咨询的方法、技巧,才能将德育与心育整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进行帮助和教育,使班主任工作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