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磊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引擎和重要保障,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依然存在着数量紧缺、质量不高、等问题。要从根源上改善和破解这一些难题,应从强化双创教育的师资归属、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等方面入手,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队伍 高校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推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这就从制度层面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提倡完善考核评价,支持教师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要求
目前我国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极其偏少,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都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院校由于办学定位和资源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也不相同。现阶段,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思维并获得初步创业能力;二是创业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的;三是创业和创新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其中在第二个观点的探讨中,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政策研究所又将创新创业定位为渐进型技术创新,创新主要来源于一线工人、技术员的变革。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区域建设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学生部分就业去向都在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国创新改革的主体企业。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具备一定创业意识、创业思维以及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创业能力的渐进性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同时,根据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确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其次,教师应具有综合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不仅包括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还包括市场营销、成本管理等经济类理论知识。第三,教师应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第四,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来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水平。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困境
创新创业教育担负着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要求教师对国家政策、社会的发展趋势等有一定的把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上因素都能够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比较高,通过对S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不难看出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师资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培养思路不够清晰
随着国家“双创”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受创新创业型社会环境的吸引、政府创业政策越来越多的引导,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意愿,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瓶颈。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第一,认为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可以通过自学或自我探索来实现提升;第二,认为教师只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主办的创新创业专项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就符合创新创业教师素质要求,没有从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出发对其进行认真思考与判断。新华社官方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已近2.8万人,但仍然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二)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没有系统的学科体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不少教师和管理人员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看成如何教学生开店、办公司,也被认为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使得创新创业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混为一谈。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最深层次的动力基础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可以用在创业上,更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上发挥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讲授法的授课方式,更多地依赖于课堂教学。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要求进行新型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体验式教学等,教学也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可体验锻炼的实践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的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高职院校“双创”师资培养途径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也是民族振兴之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应与时俱进,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理念引导、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培养措施,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水平和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全覆盖。
多元化复合型师资队伍包含多元化师资队伍和复合型教师两层含义。多元化师资队伍,首先是指高校教师队伍类型的多元化,主要有专业教师队伍、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三类,包括有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行业企业的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其次是教师队伍结构的多元化,包括职称的多元化、学科的多元化、年龄的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多元化等。总之,要为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专业、学科等各方面需求的教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四、结语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虽起步较晚,但它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的重视,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机会,也更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要抓住机会,破除壁垒、强化归属、内育外联,构建一支“懂理论知识、能指导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江军,胡传双.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路径[J].巢湖学院学报,2019,21(5):135-140.
[2] 王军超,李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6):116-119.
[3]李建荣,王庭俊.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8(15):87-91.
[4] 丁桂芝.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6(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