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运霞 魏淑媛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全社会对于中国学前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实践教育对于学习中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内容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基于此,进行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研究者尝试从完善教育体系,拓展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顺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背景的要求
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难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是学前教育行业现如今暴露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突出强调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将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深度结合,从而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加之国家对“双一流”本科高校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逐渐加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强大竞争力,这就要发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万变不离其宗,这就需要从实践教学源头进行改革创新。
(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国家行业标准的颁布实施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改革,对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养提出了新的务求。加之二孩政策的开放,学前儿童相关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为全方位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与挑战。在教育市场激烈竞争之下,增强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增加强有力竞争亮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高创型人才是争得一席之地的必需之路。
(三)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要求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且独立的专业,在过去三十年中,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行业取得较大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存在应试化、商业化等显著不足。将创新型实践型高素质学前教育从业者大量输入社会,为学前教育行业提供新鲜能量,应用先进教学方法理念,我国学前教育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情况定会别开生面。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结合进程中,有些院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部分教师仅从在专业教学中强硬灌输了创新创业内容,并未依据“教育体系”的高度加强教学流程重构。加之无法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难以发挥其本来作用。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不可避免的重要资源。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创新创业经验与意识,更擅长专业内容讲授,仅从表面将双创教育与实践教学融合,无法深入高效展开。
(三)实践教学基地水平良莠不齐
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财政扶持差异,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经调查,多数高校实践基地为当地区域幼儿园,为培养高创型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多样化的实习基地例如早教机构,儿童文学出版社等多样化实践教学基地必不可少,实践教学基地应该符合“多领域、多层次、多地域”的特点。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一)控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比例,完善教育体系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而使两者深度融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弹、唱、讲、画、舞等首要课堂与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手工作品展等其次课堂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重视教育科研深入实际教学,贴近幼儿园现实情况,以现实为根本,做好问卷调查、实际走访,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一线教学动态,大胆预测下阶段行业热点进行创新研究。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贯穿始终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等顶层指导工作;时刻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发布,学前教育及相关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内容以适应其发展;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以及实践基地关于学生情况的反响,找准实践教学薄弱点以及下一步改革突破点。
(二)建立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幼教机构合作利益共同体
实践教学基地各地区各高校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可通过同地域邻近高校资源共享模式开展实际教学,一是师资共享,二是设备共享,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将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又可以缓解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学生教师在此过程中亦可相互交流学习,开阔视野,共同分享创新创业等想法。高校与幼儿园、幼教机构还可以建立长期稳定互助共赢模式。幼儿园、幼教机构利用高校提供的前沿理念指导日常工作,高校利用幼儿园、幼教机构提供见习实习岗位并获取相关专业指导,满足学生创新型实践需求。
(三)结合“引进来”与“走进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坚持“引进来”和“走进来”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通过提高薪资、与高校合作、双选会等方式“引进来”目光前瞻具有创新创业实际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例如多媒体,慕课等新型高效方式进行授课,以便于丰富教学情景,提高创新型实践教学质量。高校还可以安排教师“走出去”,选派教师参加专项培训,组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深入前往幼儿园等理论应用一线,国内外同类型较高水平大学以及对口企业单位等深入实际调研,把握最新行业动态,交流创新创业心得体会。建设校内“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按期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学习,将教、学、研相结合。教师自学为主,以赛促进。组织公共课堂,课程评比并与薪资津贴相挂钩,激发教师学习进步积极性。实践基地培训与教师自学相结合,既可以缓解教学资源不足便于节约资源,还可根据教师自身情况灵活进行调节更易推广落实。
参考文献
[1]孙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途径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3):91-93.
[2]程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探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1):20-22.
[3]冯晓艳.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1):57-58.
[4]索丽珍.“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6):128-130+137.
[5]张平.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J].文学教育(下),2016(11):162-163.
作者简介:
朱运霞,女,汉族,山东临沂人,1984.11,硕士,讲师,学前教育美术教育方向。
魏淑媛,女,汉族,山东东营人,2001.08,本科,学生,学前教育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