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 要]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重要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老年服务与管理项目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更优化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实践性、自主性和综合性为特征,正在院校教学中展现出它的优势。本文以老服专业项目化教学为出发点, 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 老年服务与管理 项目化教学
为了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高校相应地制定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的管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了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
项目化教学(Project-Based Teaching)是“行为导向”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它是基于真实的驱动性问题解决,通过创建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合适的项目为载体,直指学生核心知识构建与高阶学习,使学生在解决基于项目中的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高阶学习、习得知识技能、形成专业核心素养[1]。
《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完善健全创新创业教学标准,发挥标准在教育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当今环境,智能高度发展,社会急剧变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项目化教学模式相应变化,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成为必然[2]。
一、信息时代下老年服务与管理项目化教学的优点
(一)理论和实践结合。
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案例和实施方法,有效避免原来学生纸上谈兵,形而上学的注重形式化的学习,极大提高了学习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学习把理论指导用于实践,同时实践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到教学理论中,做到理论实践相辅相成,相互支持。
(二)内化和输出结合。
老年服务与管理项目化教学与学生工作后的具体工作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在项目中获得和应用知识,从而有效地发展语言技能、学习技能、合作能力和工作技能。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并与他人沟通,这就需要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同时这些需求还需要专业的语言和知识架构来专业化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在项目化老年服务与管理进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随时的进行专业、高效、主动的知识内化和输出。
(三)自主与引导结合。
学生,根据兴趣特长选择内容,能够积极、自主、快乐地进行学习,有效地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老师,从宏观和政策上提供指导和引领。从整体上做到自主性和方向性的有效结合,带来更好的学习效应。
(四)开放与集中结合。
学生紧紧围绕养老服务与管理主题,项目化建设方式、方法、评价等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做到一个主题,多个角度,有效的开放和集中结合。做到以养老服务和管理为中心,多种方式,各个角度,多方面的去学习、探究,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项目化“六步教学法”实施步骤
(一)设定项目
智能时代下教师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设立教学情境,导入学习项目。教师从情况开始引导学生了解掌握项目目标、目的、流程、方法、意义、评价等。比如要学习老年人的生理变化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体会老年人的真实感受这个体验实验课作为情境导入。学生通过体验高龄者体验装置,如沙袋负重上楼,老年体验眼镜等,感受具体的老年感受,从感性出发导入项目,梳理引导到理性专业学习。以感受为基础,为导向,再延伸到理论学习设计方案、相关知识、发展核心素养,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分解任务
开展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给予适当的启发,借助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性学习,从讨论结果中引导得出总体思路与方法,给小组制定计划预案。再项目化学习之中,教师列出几个主题供学习参考讨论,比如:穿上这套高龄者体验装置你看东西有什么特点?你在上楼梯时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超市购物时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个问题是咨询老年人的感官的变化的信息,联系学生信息掌握处理分析能力;第二个问题是综合老年人的生理系统的变化,发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第三个问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适应性,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区别和融合高阶认知与低阶认知。
(三)制定计划
以项目设定和任务分解为基础,分析整个项目,制定一个方向和大纲,做出一个整体框架。
进一步把框架细化,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目标、内容、步骤、分工、评价等,通过教师平台提交讨论稿,教师开会讨论完善,经小组组长审定后方可实施。
(四)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为了达成既定的目标,按照制定的计划,经过确定预定的步骤,落实各项任务,在过程中检查、反馈、考核、再反馈等多种过程,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计划,最终完成项目任务的系统复杂的过程。
(五)过程评价
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持续完整的过程性活动,围绕同一个项目化的设置的问题。学生小组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提炼、形成结论。每一个过程节点和结果都蕴含着学生的辛苦和智慧,以及对知识的尊重,更加需要展示交流和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评价。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项目,主体是学生,重点是过程。项目化教学效果如何,成功与否如何评判?科学的过程性评价就非常重要,为了更加客观、科学、有效,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开放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素质、能力、知识等。
(六)终结评价
项目完成时会有项目化学习成果,通常是指项目过程产生的作品、方案等。根据不同同学的展示交流成果和方案设计,结合不同学生的优势和长项,教师指导同学按照预定的标准和计划,讨论辩论,评判作品方案的优劣及原因。
成果评价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标准明确、公平公正;成果设计符合社会环境和当代需求;成果要有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流程和最终成果达成的过程说明。
三、创新创业融入项目化教学中实施策略
(一)搭建多样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
在老年服务与管理项目化教学中,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搭建多样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听课的学生引导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
(二)科学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学习项目
1.把握核心知识
以把握核心知识为设计重要目的之一。教师根据社会需求,按照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文件,牢牢把握哪些是核心知识,核心概念。把这些核心知识分解,模块化地安排到整个的项目化教学之中。
2.设计驱动问题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源动力,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原因之一。设计出高驱动性问题是学习项目的重要前提。驱动性问题设计的重点是把握核心知识的本质,把核心知识分解成具体知识,把具体知识落实到具体问题,把具体问题找到高效驱动。
3.实现高阶认知
项目化教学过程是高阶认知带动低阶认知。项目化教学过程时刻把握以核心知识为中心,通过过程学习到高阶认知,同时整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低阶学习,使学生认知阶段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三)分层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课前通过平台调研,了解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的需求,在项目化学习开始之前,借助学习通、微信雨课堂等信息化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熟悉知识、资料查阅、制定项目化方案。同学们分工协作、教师指导引导,参与其中;分层次、多方位激发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项目组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创业环境、创业意识、创业课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搭建多样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营造创新创业学习氛围、分层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优化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等。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学习将成为本科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项目化学习行为的主流趋势。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自主学习中优势明显,创新创业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在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现在我国老龄化现状,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此模式因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剑,钟嘉华,樊晓倩,林哲锋.基于大创项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调查”项目为例[J].商展经济,2021(06):94-96.
[2]林育曼,饶浩.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与探析[J].大学教育,2021(04):160-163.
[3]丁皓庆.加强人才“双创”教育 助推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商论,2021(06):92-94.
项目基金:山东省协和学院2019年校级一流课程《老年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