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美学因素的发展与影响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孔德媛 李亚茹
[导读]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美学意识的广泛传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颌面部美学的重要性
        孔德媛   李亚茹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美学意识的广泛传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颌面部美学的重要性。人们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来改善和调整自己的颌面部形态来达到局部和整体的美。并且对于形态的要求也越来越具象化和细节化。因此,口腔医学美学有着极为重要的美学理论价值,其应用价值和前景更具特定而显著的临床意义。由于不同人种的美貌人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但都反映着和谐、对称和平衡这三大美学原则。而美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常难以全面把握。因此,将颌面部美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并在具体的修复方案中予以比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口腔医学;颌面部美学;视觉审美
        现如今单纯的解剖形态重塑或功能重建已不能满足就人们对于面部形态的美学需求。医生需要在口腔的诊疗全过程中贯彻美学原则。
        颌面部美学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牙龈美学,唇齿美学,面型美学等方面的深度考量。还包括前牙牙列协调性、对称性和平衡性,包括上颌中切牙宽长比、位置、前牙比例、上牙列形态、牙列颜色、拥挤度、覆盖、覆牙合、切缘台阶等方面;其中上牙列形态主要评估对称性。牙龈美学,即评价口内前牙牙龈的协调性和对称性,包括边缘龈形态、质地、颜色、牙龈顶点和牙龈乳头等方面;其中牙龈顶点主要评估 对称性。唇齿美学,即牙列和唇红缘的协调性,可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姿势位、笑位等3个不同的动态位进行评估;其中笑位又可分为上界、下界和侧界。面形美学,即正面观和侧面观时,面下部与面部整体的协调性;正面观可从瞳孔连线的平衡性、口角连线的平衡性、面部形态的对称性和面下部高度的协调性等考量,而侧面观主要评估鼻颏连线、鼻唇角的协调性。
        1牙列美学  
        1.1上颌中切牙宽长比及位置。有学者称上颌中口腔医学研究,切牙为口腔美学区的主角,可见其在颌面部美学中的重要性。有学者指出理想的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的长度为9.5-11cm。目前较推荐的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的宽长比为75-85%。
        1.2覆盖、覆牙合及切缘台阶
        覆盖和覆牙合分别描述的是上下牙列在牙尖交错位时,前后向和上下向的 关系。正常覆盖为上前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3mm以内为正常,正常覆牙合为上前牙的切缘咬在下前牙唇面的1/3以内。
        1.3牙列颜色、拥挤度及牙间隙。牙列颜色也影响着前牙美学。有研究指出在美学治疗的后期对牙进行漂白可提高最终的美学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完善,对于一些受到损害较严重的牙齿,传统的美白和粘结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牙齿美观和功能性的要求。现今市场普遍采用的钛合金、贵金属、全瓷等材质的烤瓷牙。烤瓷牙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在与机体接触的时候不容易产生特异性免疫排斥反应引发炎症,所以是目前为止较为安全、无害、耐用且最接近自然牙状态的理想材料。成功地解决了牙列颜色,拥挤度和质量的问题。
        1.4牙列对称性与比例。从正面观,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宽度比应该为“黄金比例”,即侧切牙的宽度为中切牙的62%,而尖牙的宽度也为侧切牙的62%。然而,“黄金比例”在天然牙牙列中存在较少,目前常用的为“重复美学比例”,该比例指正面观时,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宽度比为一个固定常数,此数值可根据患者情况由医师和技工选择。
        2牙龈美学
        2.1边缘龈形态、质地及颜色。健康的牙龈色调应呈现粉红色,但不是粉红色的牙龈就一定健康。黏膜表面点彩正常,龈缘成刀刃状,龈乳头充盈良好,牙龈有硬度,龈沟浅,无渗出液。牙龈美学在种植修复中只有符合以上几点要求才能达到基本美学标准。当牙龈的波浪状连续性外观破坏导致临床牙冠不规则,甚至牙根面或种植体暴露,或者牙龈质地改变时,势必会降低美学水平。


        2.2牙龈轮廓。牙龈轮廓的美学形态是由健康的牙周组织和牙槽嵴顶形态所决定的。但是,当牙齿因疾病、排列不齐或外伤缺失后,有时会损伤周围的牙槽骨组织,尤其是骨组织较薄的唇颊侧,导致牙槽嵴不同程度的吸收,形态随之发生改变,嵴顶高度低于对称,形成不规则扇形。因此,牙龈轮廓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破坏了对称平衡的美学效果。所以,在拔牙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存骨组织与形态,以维持足够的骨量。拥有健康、足量的骨组织和符合对称原则的软组织形态,是获得理想美学效果的目标和关键。
        2.3牙龈乳头。牙龈乳头位于两牙邻接接点以下,它的存在是牙龈轮廓美学的一个重要指标。牙龈乳头的高低是由位于其下的牙槽间隔所决定。但牙周发生炎症或牙齿缺失,牙槽间隔随着牙槽骨开始向根方吸收,从而导致牙龈乳头缺损,龈侧外展隙增大。乳头牙龈顶点的对称性也是口内红色美学考察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牙齿主动萌出时不对称磨耗,部分人的左右侧上颌中切牙的牙龈顶点存在不对称的现象。
        2.4牙龈平面。即牙龈顶点连线所形成的水平面,应平行于瞳孔连线和上前牙切缘平面。当唇侧骨组织垂直吸收,唇侧牙龈塌陷,缺牙区牙龈水平低于健侧。牙龈水平连线破坏或者偏斜,从而失去平衡感,影响面部的整体美观。
        3唇齿美学。笑线的高低对牙齿美学修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患者处于中位或高线时便能暴露牙龈,因此存在一定的美学风险。所以处于高位或高位笑线的患者牙龈美学形态尤为重要。笑容分为3种:第一种:“微笑”,即闭合式笑容,又称“蒙娜丽莎笑容”,通常见于见面问候时和特定场合,笑时嘴角上扬,笑不露齿;第二种“社交式笑容”,通常见于拍照和社交活动。笑时上嘴唇上移,露出牙齿,但下嘴唇运动幅度不大;第三种:“复杂式笑容”,又称为“自发式笑容”,笑时除上嘴唇上移,伴下唇大幅度运动。根据Camara等的观点,美学设计应该基于第三种,因为第三种自发性笑容能更好地代表上下唇周肌肉的功能。
        4面部美学。正面观时,理想的脸型应符合“三庭”,即面上部、中部、下部等高,或面下部略长一些。
        侧面的美观性评价主要基于头影测量,审美平面,即鼻颏连线(也 称 E线),应用最为广泛,是侧貌分型的重要参考线。另一个参考标志为鼻唇角,该角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是侧貌美学的基本条件。
        四、小结
        牙科病人的求美心理往往受社会角色、文化素质、审美观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获得医患间区域和谐的审美交流,作为一名牙科医生,应该在临床工作中能把握好正确的审美导向,并自觉地运用美学手段处理一些技术问题,成功的科学地满足诊断者的需求。
        本文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将其归类为4个部分。然而美学评估并不局限于数值,而是从美学的原则出发,对各个美学部分的“和谐性、对称性及平衡平衡性”进行评估。口腔医学美学占据整个面部美学的三分之二,颌面部美学的改善有助于提升整体的轮廓,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带给人极大的影响。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诊者的生活品质与整个人的气质状态,让人更有自信。所以我们相信口腔医学美学的迅猛发展,不仅反映了生活水平和科技的进步,还反应了人们更高层面的自我追求。这点随着口腔颌面部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完善临床美学评估,对复杂案例进行更为科学全面的美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春芳,方莉.口腔修复美学的探讨,2011.31.142
        【2】唐怡.口腔医学美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2018.06.061
        【3】叶文忠.口腔医学美学,2014.01.01
        作者简介:
        孔德媛,女,汉,江苏省扬州市,大专在读。
        指导老师:李亚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