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萧萧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摘要:目前,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预防和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辅导员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学生的重或轻的心理问题,他们意识到辅导员有多重的责任。在连续的案例总结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更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问题;反省;感悟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学生辍学的数量不断增加,甚至一些大学生自杀、受伤、虐待动物等校园不良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重新获得健康的生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要努力成为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
高校辅导员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有更多的情感联系,因此在做心理工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一方面需要保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敏感性,能够了解学生的异常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干预;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总结在工作条件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咨询师获得了经验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扩大他们的知识和专业水平能解决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辅导员要关注班级的特殊群体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人数的不断增加,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心理问题出现的突发性。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先见之见,关注特殊的学生,如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新生、贫困学生、家庭变化、内向的学生、失恋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辅导员应该关注这些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更新和改进它们,并在正常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谈判试图把一些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早期和咨询,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辍学。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的重要障碍。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新生的适应能力,往往在整个大学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生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出国留学。辅导员应该帮助学生把握自信,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和鼓励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给他们成功和幸福的机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辅导员应该有一双“慧眼识金”的眼睛,善于从看似“无”的地方发现学生特有的优势和优势,让信心几近消失的学生重新找回成长的勇气。学生有了信心,就能调动积极性,使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身心健康发展。
五、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很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因此,辅导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
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让学生有心理健康意识,并初步具备调整自己心理的能力;其次,我们应该开展各种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心理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我们应该开展各种活动。第二是个别辅导。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在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2、对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建档
只有倡导自我教育,确立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体现自我教育的参与性,才能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辅导员应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意识,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与自体心理学调整方法可以用来消除它们除了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用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
5.3、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一新生,我们可以重点进行环境适应、集体生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学校,进入了新的环境,很多大一新生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关注人际管理、情绪控制、学业规划等。经过一年的学习,大二的学生需要处理更多的学术和人际关系问题。
5.4、建立家校合作工作机制
良好的人格素质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舒适的心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对挫折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对挫折不要惊慌,采取理性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容忍程度与个人的意识形态状态、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经历等有关。要提高对挫折的容忍能力,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丰富人生阅历。
结语: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舒适的心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对挫折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对挫折不要惊慌,采取理性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容忍与个人意识形态、对挫折的主观判断和挫折经验有关。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度,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2]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伦新秀.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工作[J].才智,2018(31):381.
[4]张莹.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及应对策略[J].心理月刊,2020,15(6):17-18.
[5]陈明.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2):173-174.
[6]范晶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9):27-28.
[7]高庆勇,彭国强,程喜杰.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9,09:84-90+109.
[8]包希哲.基于娱乐体育的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06:45-47.
[9]杨晓波.“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34(11):158-159.
[10]张云龙,李玮宁.快乐体育教学策略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