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新工科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姜杰
[导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姜杰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109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引入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形成一个完整、连续和递进式的人才培养路径,并设计相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以目标达成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以软硬件资源、多元化师资、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多种措施保障“新工科”双创教育的常态化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
        基金资助:2021年度山东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专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研究”,编号YJY2021011;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01902319048
        Abstract:Atpresent,my country is in a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trans form ation.Thesociety'sdemand forengineeringtalentsisincreasing.Underthebackgroundofthe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higherrequirementsareputforwardforthe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abilityof"newengineering"talentsinapplieduniversities.Introducetheresult-orientededucationmodelinthecultivationoftalent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of"newengineering",formacomplete,continuousandprogressivetalenttrainingpath,anddesignacorrespondingtalenttrainingsystem,multilevelcurriculumsystem,andreconstructionofcurriculumteachingContentandevaluationsystemcenteredongoalachievement.Variousmeasuressuchashardwareandsoftwareresources,diversifiedteachers,andeffectiveincentivemechanismsensurethenormaldevelopmentof"newengineering"dualinnovationeducation.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使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与必备环节 [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成为了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遵循自上而下的发展途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结构。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最为典型 [4] ,通过实践应用和基础科研之间的相互转换,结合个人能力、专业特长以及社会环境,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规划整个创业系统流程。日本对高等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创业家精神的要求,注重社会生存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塑造。澳大利亚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覆盖了各个专业。政府将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计划,鼓励大学生创业实践实训,通过建立创业孵化器,主办商业计划竞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应用型高校主要围绕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师资队伍、绩效评价等几方面展开 [5] ,创新创业教育正朝着常态化方向发展 ,通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剖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的参与者对创新创业认识的偏差,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以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不足和短板,现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质量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在“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引入 OBE理念
        OBE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将来工作所需的知识或岗位能力和素质,真正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计划和教育过程均是围绕预期学习效果的实现,运用逆向设计原理完成从课程体系到教学策略的设计。因此,基于 OBE 理念构建、形成、评价“新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会非常有效和实用。
        (二)基于 OBE 理念的“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对“新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及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第一,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欲望提升为理性探索,强调如何培养学生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全过程。通过这种思维锻炼,学生用非常规的方法和视角思考问题,提出有特色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具有原创性的创新选题和创业方向。第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介绍本专业的创业前景和发展趋势,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第三,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应与专业知识、实践实训课程环节紧密结合,根据创新创业的特点,应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以及商业化实践相互衔接和融合,各个培养环节相互联系起来,以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培养和实训系统。
        四、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一)以多元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新工科”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基于 OBE 理念的反向设计法,科学的课程培养体系要支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通过反复梳理和归纳总结,将“新工科”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三个子集合。一是开设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通识性课程;二是学校对“新工科”专业学科结构进行改进以期完善知识体系,通过专业课程平台的建设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教育;三是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实践课程平台。三方协同,共同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二)构建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依据的课程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课程评价方式,围绕培养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多类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可以将课程阶段性学习成绩、小组团队任务参与情况、课外实践项目表现、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参加竞赛比赛成绩等多种评价指标相结合,并依据各指标的重要性设置不同的权重,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确定课程分数。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全方位、全过程地跟踪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实现程度。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方案、提升路径等问题进行阐述。经济转型背景下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以基于产出的学习理念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和完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基于专业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有机融合的专业发展方式,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浩.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信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128-129+230.
        [2]李冠霖.以工程教育认证 OBE 理念为指导的三层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3):21-22+25.
        [3]胡顺仁,赵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 OBE 的创新创业实践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7):185-186+193.
        [4]李琳璐.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审视与经验启示[J].高教探索,2020(03):56-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