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霞
山东协和学院 基础部 山东 济南250100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发挥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指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建立精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展网络学习,激发学生内生创新创业动力,以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出台各项政策文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导向和政策保障。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根据政策要求,大部分高校积极响应改革号召,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如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通过优惠政策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或者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创新创业教育之花在高校盛开。但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各教育主体的协同推进,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这是是一项系统工程,育人高校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规范化育人机制,因此,探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对于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解认识高度不够
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高度不够,没有站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终极目的高度理解和认识,因此存在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在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地解读方面,亦不能从政策总体高度上解读,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进行自利性的片面解读,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或者只关注政策的利己层面,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理解、宣传相关政策的要求与精神,因此,在政策实施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具有多元性,高校、社会、家庭、企业等相关人员都具有育人职责。从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应包含创业教育理论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创业咨询师、创业导师等多种类型。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缺口,缺口表现为创新创业教师数量不够,质量也参差不齐,存在短板。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未成体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要牢牢把握好课堂教学。而做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及规划。大部分高校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系统性、规范性,但由于目前各高校都处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没有成型的直接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而且,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其他高校有所区别,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何建构是一个重要议题,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单一或重理论轻实践,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
4.目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往往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而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管理,工作责任界定不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务部门管什么、指导部门管什么、还涉及其他哪些部门,职责分工、相互关系等等,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界定。校内校外资源缺乏整合和有效的利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1.强化认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无论是从教育者层面还是受教育者角度,都需要对这一战略有清晰的认识,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进行解读与实践。从教育者层面,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在各类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当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正丰富的开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体系。
2.优化师资,完善队伍,建立精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从宏观角度,学校、社会、家庭都担负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不同。从微观角度,处于教学一线的创新创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建立一支精备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3.学生中心,丰富课程,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单纯是一门课程,而是综合性的学科,由一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课程群。既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也包括创新创业教学实践课程,以及企业实践实训等课程,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惠式课程,也有针对性强的启发式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符合教育的根本目的即:立德树人。
4.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激发学生内生创新创业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企业协同协同,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寻找资源和挖掘资源的能力,主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新技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要顺应国家形势,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网络空间[N].人民日报,2014年11
[2]高卫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20,3
[3]王建华.创新创业与大学范式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20,2
[4]杨勇、商译彤.高质量发展导向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建的意义、取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8
[5]胡剑 张妍.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研究[J].高教探索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