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飞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指出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和意识不强,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不足,缺乏健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等问题。提出了高校应不断完善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及时传达创新创业政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发展到普及化阶段,社会对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1.1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和意识不强。高校已经意识到大学的课程教育仅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学术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我国较晚,缺乏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我国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充分融入普通教学体系。虽然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但是多是浮于表面,缺乏精确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较少。大多授课教师自身就业创业实际经验不足,只能进行创新创业政策宣传,课程内容只浮于表面,无法将实践课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导致许多商科大学生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意识。
1.2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不足。在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和万众创新的时代,只有怀有“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创新精神,积极主动自我调整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和社会需要,才能掌握创新创业的主动权。但是很多大学生没有“吐故纳新,善于创造”的权变精神,不能及时地从生活中发现闪光点,不能更好地提出创造性想法,这就使得商科大学生不能更好地进行创业。商科大学生一般选择科技含量较低的零售业和文体娱乐业领域为创新创业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商科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就业的认识不够,往往忽略了对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考察,从而使得在创业过程中盲目进行实践,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而且也大大打击了商科大学生的自信心。
1.3缺乏健全的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我国没有完善的一系列鼓励和保障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使得许多高校大学生认为安安稳稳地找一份工作就已经足够了,从而不去想着去自己创业。其次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有编制的工作才是就业首选,贪图稳定不愿冒险的观念仍广泛存在,这些因素都使得目前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堪忧。
2.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议
2.1商科高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并彻底融入普通教学体系,促使教师和大学生都更加重视创新创业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应明确化和系统化,围绕着如何择业如何创新来展开,使大学生能把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社会就业方向相结合。一定要结合市场对于大学生能力的需求,让大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社会各种复杂的就业状况和窘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能够更好地创新创业。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从大方面和小个体出发分析思考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充分实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全面协调和把握所学的专业特点、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使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在内容上更加侧重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商科高校应该构建一支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定期组织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实训和交流,支持教师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创业实践。商科教师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应认真对待大学生提出来的新想法新思路,不能粗暴的批评,应耐心地引导使其明白自己想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加强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水平。经常从社会各界邀请一些经验丰富企业家、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创业成功人士等专家将自己的就业创业经历、经验等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灌入全新的思维理念,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自己的创业就业能力。
2.3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活动。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高校应积极鼓励商科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ERP企业创业大赛等各级相关竞赛。还可以根据学校开设专业定期举办一些全校或院系范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更好的树立商科大学生的就业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商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专业实习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形式,实现校企联合,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让商科大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感受,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2.4及时传达创新创业政策。商科高校应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通过校内报纸、广播、校园网站、APP等媒介,及时的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项目和信息,提供更加全面的创新创业信息咨询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帮助商科大学生更好地认清社会就业现状,更好地面对竞争,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4】还要进行安全教育,使商科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警惕,加强对校园招聘内的企业、公司和单位的把关,减少和避免学生们被欺诈、诱骗的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佳卉.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08):217-219+224.
[2]姚龙琴,姜嘉敏.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3):45-46.
[3]李雪冬.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2(17):194-195.
[4]李亚琴,杨静波,羌坚.创新创业背景下就业质量评价与实施途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5):60-64.
孙燕飞(1982-)女,山东济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