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颖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与世界前沿科技成就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但总体讲,我国科技基础依然存在底子薄、科技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的问题,某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极具融合发展,与此同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外部环境风险,如何应对外来环境带来的风险挑战?如何应对我国经济内部深刻变革带来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唯有通过产业优化,加快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重在人才培育,而高等教育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人才培育工作。如何造就高素质人才、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培育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两者应融合起来研究。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情感教育 人才培育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创新创新与教育合并研究,应该说起步较晚。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最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名词,并将其定义为:培养具备开发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等的培养[1]。在我国,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范围内掀起“大众创业”的热潮,形成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局面。亦是从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于同年在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所呈现的小镇创客厅、筑梦服务站等重点活动[2],再一次展示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印证了“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百年目标”历史交汇期,中华民族要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唯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产业优化,未来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创新驱动作为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动力如何展现?创新引领未来的局面如何打开?科技创新重在人才培育,而高等教育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人才培育工作。如何发挥高校之优势,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工作,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并发掘其付之于实践的潜力,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作,造就高素质人才、造就品德高尚、具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将对于社会经济深入持久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定要对创新与创业相互关系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统一认识。创新创业以创新为特质,而创业则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导向、是创新的基础[3],可以说,两者相互支撑、不可分割。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受制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与此同时,创新教育成效如何,创业实践最能够对其展开有效的检测。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形势所需
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成之年。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必将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按照党的“十三五”规划,在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个历史交汇期,“新四化”的同步铺展、互动提升,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多元动力、多级支撑,中国将迎来有温度的发展、有质量的发展、有保障的发展。在“十三五”规划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基础上,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必将实现平顺的转承接续,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迎来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肩负的任务就会愈加艰巨。站在历史关键期,审视我们取之不易的成绩,细数我们未来肩负的一项项责任,我们更能掂出创新高效对于当前、对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作用。
(二)时代呼唤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4]。
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在抗日战争中,广大爱国青年踊跃参军抗击侵略,用血肉之躯保卫祖国河山,书写了无悔于青春的奋斗史诗。在这些青年学子身上,体现了对国家、民族的又一种责任担当。回望75年前的艰苦岁月,对照我们当前的时代,我们仍然感受到使命在肩的紧迫感。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的历史起点,广大青年更需把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的需要、民族的呼唤、人民的需求同步,始终心怀人民、心怀祖国,不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积极投身于时代呼唤中去。
(三)责任要求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战疫情过程中所呈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再一次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精神,并将精神贯彻于防治事件的始终[5]。这些变化,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思政教学,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如何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和能力,研究这些内容,将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凝聚向心力、迸发持续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考量着我们经济发展,做好迎接风险考验的准备并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风险考验,将是我们今后经济发展不可绕过的路。前进的路上充满着荆棘,我们有信心并有毅力迎接挑战并做好应对措施。当今,我们正经历着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书写民族复兴新篇章的伟大历史时期,我们将坚守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用中国力量,奋力托起我们的中国梦[6]。
三、大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培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机构处于优化期,无论加速推进的低碳绿色转型还是跨界融合的大数据时代,都决定了未来所需要面对的挑战必然是复杂的、巨大的和长久的。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如何打赢这场防疫战,需要值得大家的反思,这不仅仅需要制度、更需要各方人员参与其中,而人员更反映在参与人的综合素质上,更需要我们创新地去应对。因此,推进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与时代背景的结合研究将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将着力在培育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领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培养学生独立、完善的人格,积极向上的情感,既是遵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呼唤同时也符合当前新时代的需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着力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让学生始终铭记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守初心、担使命、以小我融入大我。把思政理论融入到创新教育培育需求中去,积极地拓展教学内容,在教授基本政治理论的同时,坚决落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时把思政理论融入到专业需求中去,着力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情感价值观培育,筑牢青年学子心中的责任担当精神民族意识和塑造家国情怀的塑造。
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不断的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拓展,积极培育情感和价值观的人生导向,培育创新创业能力,我们才能在未来发展中立足,才有美好的明天,不断的创新是未来教育中的永恒真理。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争做思想发展的领路人,未来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创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奋斗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当前,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奋进史上,这将具有里程碑意义。站在这样的历史方位,着眼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呼唤决战决胜的姿态和勇于攻坚的胆魄,同时需要积极不断地推进创新。适应新时代,跟进新征程,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牢记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广大青年应把伟大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始终心怀祖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勇于创新、敢于创业,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青年强则国强,广大青年要用抗战精神激发斗志,勇做新时代创新创业创造的弄潮儿,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做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成为推动国家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新洲.以“两融合”驱动“双一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70-72.
[2]肖桂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农家参谋,2020(24):158.
[3]张苗玲,张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国际公关,2020(12):42-43.
[4]马俊毅.论多民族国家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及价值[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06):13-22.
[5] 张铁勇.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及现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3 (06).
作者简介:
陈冬颖,山东协和学院教师,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