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琳
重庆市弹子石中学校 重庆 400000
摘要: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不仅仅体现在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还在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出了高规格的标准。初中是学生素质与技能培养的重要时期,该时期基于立德树人的背景在学习的各方面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确保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路径
前言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对老师的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校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近年来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高,本文以“立德树人”为基础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在课程中的渗透途径,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的道德与法治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仍然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地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观念落后
在部分老师和家长的观念里道德与法治不是中考的考试内容,他们认为不需要太认真学习。甚至有时候为了赶所谓“主科”的进度还会占用道德与法治课的时间,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失去了其教学意义,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二、“立德树人”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渗透意义
关于立德树人的意义需要深入理解,德涵盖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也就是指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等。立德要以树人为目标坚定初中生的理想信念、塑造其道德品质、涵养以及培养法治意识。“立德树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是为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更为精心的引导和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渗透途径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善教学体系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若将其困囿于有限的课堂教育,则不能体现其有效的德育价值。初中正处于心智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社会就像个大染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鉴于初中生身心等方面都不太成熟他们还不具备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若此时老师不加以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引导,则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初中生误入歧途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失败,因此老师要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让道德与法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构建完善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这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的一节,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构建起了初步的道德与法治思维,再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初中生对生命有个更深刻的理解。在学生的学习省中难免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当感到沮丧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内容,以此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让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悲剧发生。
(二)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现阶段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比较沉闷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引起他们的共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得不到体现。创设情境教学,构建形象生活的课堂氛围,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实现立德树人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渗透。例如在学习爱《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或者人与自然的宣传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领悟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三)拓展教学内容,强化教育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发挥传道人的作用,还要灵活切换角色,使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当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深化教材内容,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同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深化学生核心素养。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老师不能将内容只局限于教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老师要灵活切换引导和参与者的角色,利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中华一家亲》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行走于华夏儿女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了解炎黄子孙坚韧不屈的品格,提高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强化立德树人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渗透。
结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基本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性和生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和道德法治意识都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所以,老师要立足立德树人理念结合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渗透,实现其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九龙.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06):130.
[2]李丽.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渗透路径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