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月22期   作者:曾晓维
[导读] 数学是抽象的,需培养学生具有推理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若未正确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则是非常枯燥无趣的
        曾晓维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七小学 516211


        摘要:数学是抽象的,需培养学生具有推理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若未正确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则是非常枯燥无趣的,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特别是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若基础不牢固,对以后其他阶段学习会造成较大影响。新课改之后,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将通过对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分析,并指出当前数学课堂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创新模式构建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前言:
        小学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且在实际生活中会用数学解决相关问题,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并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好数学。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需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教师需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构建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视角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但在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当前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细则标准。
(一)教师教学理念未彻底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但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传统,导致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和人性化,按照传统教学法做课堂主导者,学生一言一行需按照教师指意完成,约束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组成之一,但教师课堂主体未转变,则无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质量,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方式不符新课改要求
        教师的教学理念未改变,教学方式自然也不会改变,即使有所改变也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依旧是教师为课堂主导者,以教材为主,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不注重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以理论讲解结合数学习题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讲自己的课,只有自控力强的学生在听,其余学生可能人在教师思维却已九霄云外,这样的教学是没有任何效率和质量可言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的方法
        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完善,通过教师辅助性教材或网络等渠道积极学习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技能,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一)转变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情境
        小学学生由于年纪小,且正处于贪玩时期,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男方法,要深入学生当中,以学生的立场和视角设计创新教学模式。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教师作为引导者,其次注重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兴趣培养,要让学生能够融入教学中,并积极参与数学教学中。数学源于生活,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通过生活中学生遇到过的东西融入数学问题当中,从而将学生代入情境当中学习,同时以后若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了。

如在小学四年级教材中,对于四则运算的学习,其相比三年级学到的两位数的加减乘除更深入性了,因为要学习“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将其在应用题或是算式题中灵活运用。
        作为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从单则运算到四则运算混合,以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兴趣。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假如我们全班组织去动物园游玩,动物园每天接待游客200名,上午卖出了52张门票,下午卖出了60张门票,还剩下多少张门票?我们班共计42名学生,还能买到门票吗?”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动物园还有票吗?够全班学生吗?等学生利用低年级所学到的加减法算出答案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如“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再以学生生活中的相关活动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除了上文中以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外,还要注重当前的流行趋势,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每位教师都应掌握的教学技能,所以教师除了提升教学技能外,也要提升多媒体应用技术,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目的是打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章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做成一个视频或是ppt形势的动漫,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让学生具有直观性的学习。
        教师可提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做一个孙悟空大战妖怪的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组成。第一幅图片可为妖怪要求孙悟空交出唐僧,孙悟空拿出绣花针金箍棒,此时金箍棒是绣花针可以用(0.0001)代替,第二幅图片金箍棒随着孙悟空喊“变”而变大变长,可用(0.001)代替,当第三幅图片金箍棒已经变成了一根很长的棍子,则可用(0.1)代替,最终孙悟空用(0.1)的金箍棒打败了妖怪,让学生通过这一形象的多媒体动态技术直观的去观察小数点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做与数学有关的视频,图片,音频甚至是数学小知识,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以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满兴趣。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除了培养学生兴趣外,教师也要激发学生之间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以数学问题融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探讨研究分析,让学生以数学理论知识在探讨中得以灵活运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脑,深入问题中进行研究。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章节中,可以用教材所带的道具或是火柴,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根据教材理论知识学着摆出“直角、锐角、钝角、等腰、等边三角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直观的根据教材实际动手去操作,并且互相讨论得出各种三角形的特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关乎着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数学,能否学好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以学生视角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和探索的思维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完成新课改的要求,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小维.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4):92-93.
        [2]甘彩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89.
        [3]巩志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58.
        [4]徐生斌.丰富提问方式,让学生在精彩的问题中创新思维: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提问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2):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