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入学适应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月22期   作者:谭烨文
[导读]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幼儿步入小学前的准备阶段
        谭烨文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凤凰中英文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幼儿步入小学前的准备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过渡阶段,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要牢牢把握幼小衔接点,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能力,当幼儿步入大班阶段加大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规则意识、时间观念等方面的培养,为幼儿接下来的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使幼儿能够顺利过渡并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本文从幼儿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幼儿,适应能力,培养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小衔接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幼儿是否能够顺利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基础教育与幼儿的适应能力有着莫大的关联。适应能力并非生来俱有,需要老师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培养,从小学生要面临的环境、规则角度来渗透进幼儿园大班教育中,使幼儿逐渐适应并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一、体验“课间10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作息制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小学通常采用固定时间上课,课间固定休息时间的作息模式,而幼儿园阶段的作息存在着灵活性和随意性,幼儿休息放松的时间安排往往由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很多幼儿无法适应小学生活,首先就是由于作息安排上的差异导致了心理上的抵触和排斥心理的滋生,难以适应有规律的小学生作息,进而影响了幼儿的小学学习。老师可以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在作息安排上逐渐向小学作息靠拢,为幼儿设置“课间10分钟”的活动体验。老师将教学活动的间隔按照小学生作息时间表来进行安排,活动和活动之间留出课间10分钟时间给幼儿进行喝水、上厕所、休息等自由活动,10分钟后铃声响起则自动做好迎接下阶段的活动和学习。通过作息体验活动使幼儿逐渐树立起时间观念,强化了自身的时间意识,从心理上逐渐认可“学的时候专心学,玩的时候开心玩”,适应了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学习自我安排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步入小学进行独立学习做好了准备。[1]
        二、设计丰富多彩小任务,提升学习持续力
        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持续性的注意力也是尤为重要的,对幼儿开展小学课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升幼儿的学习持续力,老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导幼儿从三分钟热度逐渐转变为能够持续的关注同一件事情,使幼儿学会了持续性的进行学习,强化了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和持续力。

老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了“气象播报员”的趣味任务,要求幼儿每天观看天气预报,并记录次日的天气情况,每天一位幼儿负责班级内的天气播报,其他幼儿负责核对是否准确,建立起班级内的气象小组,使每位幼儿都参与进来。刚开始有的幼儿没有养成习惯,常常忘记观看并记录,设立起气象小组后,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得到增强,并逐渐养成了每天定时观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使幼儿的学习持续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培养入学心理
        幼儿入学适应能力中心理适应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很多幼儿习惯与幼儿园环境的自由自在,在进入小学后显现出非常明显的心理不适应,不论是对环境、对知识内容、对作息时间还是有规律的学习生活都感到束缚,未能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因此老师要针对大班幼儿逐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为幼儿讲解小学阶段要面临哪些方面的改变,使幼儿对小学阶段的生活、学习拥有初步的了解,使幼儿逐渐从生活作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开始进行改变,拥有基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适应能力,做好心理上的入学准备。老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为幼儿开展入学心理指导,《小兔斑斑上学记》是一篇以小兔子为主人公,围绕上学展开的故事,主人公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故事情节丰富,通过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幼儿对学校对上课拥有了简单的了解。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对步入小学做好准备,提升了幼儿的入学心理素质,使幼儿更加轻松的完成幼儿园教学向小学基础教育的过渡。
        四、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任务意识
        当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后就面临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要具有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要具有任务意识,学会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比如上课要做什么,下课要做什么,课间时间的安排,课前的书本准备,课后作业的独立完成等等,都离不开良好的任务意识。老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意识的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引导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独立完成任务,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按照作息表进行时间规划,听要求听口令来完成规定的任务。老师可以借助开展活动来为幼儿布置具体的任务要求,比如美工制作,幼儿自主进行树叶、废纸盒、吸管等活动材料的收集,并按照规则进行分类,记录数量,对要进行的美工制作先发挥想象,使幼儿学会有条理、按步骤来完成既定任务,为小学生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总结: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有意识的记性入学适应能力培养,将幼儿在园内的作息时间、习惯培养、教学要求逐渐向小学靠拢,使幼儿虽然处于启蒙教育但是从心理、生理、习惯、知识等多个方面做好入学准备,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为幼儿的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勇.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儿童大世界.2016(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