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育滨学校 13211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要摒弃直率的灌输教育,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在汉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重要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当前的阅读教学内容经历了很多阶段性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与新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相一致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更多的问题,并为方便学生寻求便利。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还应该根据正确答案给出合理的评估,并耐心地仔细地告诉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难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多角度理解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刚刚离开小学的初中生,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当面对相对晦涩而复杂的文学作品时,他们常常只能看到作者所表述的肤浅现实,却无法理解。从其他角度分析作者的深层思想,也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很多麻烦。
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文章内容,是保证阅读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新课标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内容的改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对文章进行拆解、分析,帮助学生养成多维的思考方式。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教导学生们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解读作者想要吐诉的真情实感———对于勒叔叔辛酸往事的悲怜、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厌恶……
(三)忽视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动力。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增加文化内涵。但是,在当今应试教育很流行的环境中,教师一方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却忽略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他们不仅不主张课外阅读,甚至持相反的态度。它减少了学生课后阅读的空间,并剥夺了他们看到更广阔世界的机会。
当然课外读物的质量良莠不齐,学生确实很容易被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口水文小说吸引,更有甚者还会沉溺其中,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但众多课外读物中也不乏国内外经典名著、让人脑洞大开的科普著作,阅读这些读物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并且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对读物进行甄别,为他们筛选具有阅读价值的读物。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升措施
(一)创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在不脱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创设别开生面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环境是课堂,课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而课堂环境又左右着课堂质量,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令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欲望爆发的教学过程,让他们在更好的课堂环境里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
区别于传统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更着重在乎学生的主观体验,同时也更加强调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由于许多课文里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是感性的,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读无法让他们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相比于教师干巴巴的陈述,将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象征性思想,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举例、类比等方式将复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绘声绘色的讲解过程中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二)不断创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转变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如今的教育思想理念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背记层面,就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背诵、大意理解的同时,也要向学生解读诗人是在何种环境抱着怎样的心态写下这首诗,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天祥赤血丹心的爱国之情。
另外教师可以从课堂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入手,从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开创开放式课堂,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主导的现状,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一篇相对简单的文章或者诗歌之前,可以将这个课题的讲解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们自告奋勇走上讲台。同时还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对大家投票选取的最佳讲解者表示鼓励。这样别开生面的课堂,能最大程度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保证他们高昂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听同学讲课时将会更加专注、认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在学生自己讲解文章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漏洞和错误,这也能客观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解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最后,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课堂的时间短暂而有限,教师在疲于应付教学目标时常常会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善于启发学生,在解读文章内容时对他们进行暗示,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之间便会形成一种默契。学生思维的活跃也将减少教师课堂上的工作量,能保证课堂的轻松高效。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能力,还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帮助学生们更轻松的借阅到有价值的图书,同时还可以开设阅读课,让大家分析自己喜欢的图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结束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透彻理解每一章的内容,这也是在研究密切的合作。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本文的主题。只有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秋.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时代,2016(13).
[2]王长艳.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