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月22期   作者:耿志华
[导读] 在全球教育时代变革趋势的背景下,我国在“十三五时期”根据需求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互联网+”教育改革方案
         耿志华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龙城镇北关小学       235200
        摘要:在全球教育时代变革趋势的背景下,我国在“十三五时期”根据需求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互联网+”教育改革方案,提倡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实施便捷、自由的新学习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工具;
        通过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优势对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实现碎片化时间、资源化教育素材扩展、互动性教育形式完成语文学习效率及成绩的有效提升,同时其时间自由及地点自由特点能够实现,跳脱课本,知识联系实践的教育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育特点及问题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理解性、逻辑性,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文学欣赏、阅读理解、文字学习、口语训练等为主,和其他学科不同,语文教育更为注重学生的领悟能力及欣赏能力,区别于算术、计算等逻辑运算为主要,其教育积累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感悟理解内容,从而完成能力积累,因此,语文教育需要满足大量文学体裁、大量学习时间、大量的“教”与“学”的互动。而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因为其面临的主要对象为6-12岁儿童,这一阶段学生具有,生活阅历浅、感悟能力薄弱、自主学习差等问题,因此面对这一阶段儿童实施语文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刻板”“死气”的教育方式,跳脱课堂。
        (一)教育方式庞杂
        小学语文课程强调是知识感悟、欣赏素质能力与儿童整体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重大联系。为了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传统语文课堂形成了阅读理解、诗词理解、文言文理解、文字辨别等多维度、多方式、多路径的“三多”综合教育体系。这一教育模式固然可以全面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效,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教育效果,但是以上体系却忽视了小学生学习领悟能力及学习精力。很多小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学习方式出现厌烦、精力不济现象,导致学习能效差。
        (二)教材形式“刻板”
        小学语文虽然专门面向小学生阶段所形成教材,但作为文学类基础课程依旧保持着专业性课程特征。结合这一课程特点,小学生应具备文学理解能力与文字判别能力,因此,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学素材与实践内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主要以课本为主,且教学形式主要以单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实践。
        (三)教育态度消极
        在传统语文教育观念中,教师会以领带、解释等形式对课本知识进行论述,对关键的“古文”“现代文学”等进行强化讲解,重点论述文学词汇含义以及文学问题解答,以此快速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这本无可厚非,但语文作为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科,单一地从课本知识进行语言描述,往往使得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抽象的古文诗词品鉴更可能使学生对知识学习兴趣产生“背离”。

而学生在无法领悟语文学习精要的背景下逐渐放弃主动性,与教师之间的对答学习呈现机械性,缺乏互动。
        (四)语文课程的重实践特性
        鉴于语文与社会生过的紧密关联,语文课程除了理论体系以外,更注重语文教育的实用性。目前,国内大中小教育层级在“语文教育”领域都开设有相关课程,根据不同的语文教育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完成语文理论加实践教育目标。但是,就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较而言,由于语文社会实践开展难度大,内容不够清晰使得学校在课程教育上忽视教育实践安排,最终导致教育方式偏失,重理论而轻实践。
        (五)语文学习时间不足
        语文课程强理论、重实践特性,注定这一领域学习必须通过知识联系实践而完成。不同于小学数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计算,反复性联系等方法提高数学能力。小学语文学习必须通过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完成小学生的感知与领悟。“语文阅读”是语文重要的学习方式,需要耗用大量时间,形成知识累积和提高思考能力,而在我国小学阶段教育中对课程安排具有严格课时设定,因此较多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而又无法通过实践课程验证的情况下,学习效果将严重下滑。
        二、互联网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互联网教学作为互联网教育典型案例,突出学生知识获取途径,强调“高互动性”“开放性”“碎片化”等特点。而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知识感悟”“阅读理解”“重实践知识体系特征”等高度契合互联优势及特性,因此,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线上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第一,通过互联网教学补充理论知识。基于互联网资源的语文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广域的知识域补充特性,可以完备数学小学语文阅读方面前沿知识更新以及阅读素材的丰富,通过文学理解应用改变传统知识体系,强化课堂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中文学知识连贯性,有利于小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依托互联网的这一优势,教师群体也可以不断审视自身,更新教育知识储备,改变传统教育“固守本心”的教育理念。第二,通过互联网教学弥补教育模式单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获取知识途径得到扩展及补充,同时知识转播形式也得到丰富,例如微课、微视频、动影像等教育形式,改善了传统教育刻板的书本教育,跳脱课堂的固定教育模式,生动的教育方式,与传统“言传身教”教育方法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更有利于语文学习中能力培养,以及能力联系实践的教育目标。第三,通过线上互联网教学弥补语文学习时间不足问题。物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通过移动终端等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完成线上线下学习及练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可自行配置语文学习中阅读、古诗词等学习内容的学习时间。
        互联网资源庞大而又复杂,是当下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及因素,“互联网+”教育模式开启了教育改革的新历程。
        参考文献
        [1]易晓,易玫.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势分析[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2]旺扎.“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