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
四川省峨眉山市九里镇第一小学校 四川 峨眉山 614222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健康,则国健康。健康的体质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国家的强盛首先是国民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强健国民体质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民体质”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使命。学生有了健康的体质,才能落实“健康第一、品学兼优”的指导思想,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因此,学校应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认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并对测试数据作精准分析,再科学研究对策。
九里镇第一小学校是一所平坝乡镇小学,在峨眉山市居中位数,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一、体质健康测试的意义: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因此,国家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学生来说,体质健康的测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
峨眉山市九里镇第一小学校近两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测试综合评定:2018年,优秀、良好占12.5%,及格占71.57%,不及格占13.75% ;2019年,优秀、良好占15.2%,及格占71.54%,不及格占13.41% ;总体成绩平稳,波动不大。
测试分项评定:50×8米往返跑(五、六年级考核项目):由于超重、肥胖人数增加,学生的耐力、体力较差,2019年优秀率只有5.06%,比2018年下降了近28个百分点,不及格率却上升了3个百分点。坐位体前屈:同样由于超重、肥胖人数增加,学生的弯腰能力、韧带的拉伸能力下降,2019年的优秀率仅为6.91%。视力下降人数也明显增加。
三、测试数据分析:
从该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综合评定来看,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肺活量、柔韧、耐力素质等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肺活量指标下降幅度最大。测试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总成绩处在良好和及格挡上,少数单项不及格。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1. 近视人数增加,视力普遍下降:
学生约有15%近视,这些学生上课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看投影视频也只能欣赏朦胧美。甚至学生刚进一年级就近视。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逐渐攀升。原因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每天看书、作业的时间多;二是用眼习惯差,如坐姿不正确,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较近,看书、作业的光线环境差等;三是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偏多。
2. 营养过剩,肥胖人数增加:
肥胖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超重、肥胖的学生随处可见,原因主要是人民的物质生物水平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吃得太好营养过剩,加上遗传因素,学生中超重、肥胖的人数日趋渐增。低段学生的肥胖率要高于高段的学生。受自身机能的限制,这些超重、肥胖的学生在运动中比常人要承受更大的负荷量,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他们对运动必然产生畏惧心理,就会千方百计减少活动量,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3. 活动量减少,体能下降:
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不容忽视,过去上学、放学走路,现在坐车,学生活动时间大大减少,造成体能下降。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是“皇帝”“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活基本不沾边,缺乏最起码的活动,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一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或炎热、寒冷的天气,潜意识产生了惧怕、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四、对策:
1. 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明确规定:帮助学生学会某些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缓解沉重的课业负担,充实枯燥的学习生活。但在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偏大、应试教育仍居主流的当下,体育与健康教师往往仅限于简单、机械的运动技能传授,未在教学中真正诠释教育价值。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及家长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不科学、不全面。所以更新教育观念刻不容缓。
2.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领导要牢记毛泽东“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的英明论断,把体育放在语文、数学、外语同等重要的位置。①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多元化地满足小学生的活动要求。②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定好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计划,明确方向,落实责任,制定相应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奖惩制度,真正做到内容、学生、时间、地点、教师的落实,教师要恪尽职守,体育教师更要巡视、指点、督促。根据实际情况、特点,最大限度地体现校本特色,尽力形成一个品牌活动项目,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更上一个台阶。③保证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不定期举行各种体育竞赛,增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参与率。④学校要大力改善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投入、配备足够的教学设备。⑤学校要尽力发掘当地校外体育活动的资源,与校内体育活动相融合,形成合力。
3.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获得体育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习惯和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心态和文化素养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如九里镇第一小学校受场地设备的制约,大课间活动无法开展。后来上级主管部门下大力投资一百多万元,重新修建、铺设了塑胶跑道,从此该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跳绳、打篮球、打羽毛球、转呼啦圈等丰富多彩。两位体育教师还创编了一套青春活跃、具有地方特色的绳操,使学生对课间操充满了新鲜感,避免了做操时单一、枯燥、疲软的现象,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4. 体育教师要明确目标、持之以恒,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努力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不失为增强学生体质的好方法,在游戏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毅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情趣,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体育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时间、机会,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眼保健操、广播操、儿童韵律操、跳绳、跳皮筋、立定跳远、400米往返跑、接力跑等,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新鲜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体能。
教师还应加强学生身体柔韧性的锻炼和体操技术、技能的练习,努力提高学生身体柔韧性。无论大课间体育活动还是体育课,教师组织的班级体育活动都应重视趣味性和技术性的统一,介入性和竞技性的统一,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师应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活动的规则,听从指挥,定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5.应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
教师、家长应教育学生,平时多做增加肌肉组织的练习和减少多余脂肪的运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普遍营养过剩,家长应高度重视,合理安排学生的膳食。
千回头,万回头,不如青春能回头;千重要,万重要,锻炼身体最重要。学校体育活动如“水”,学生体质健康像“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则是“罗盘”,只有“水”涨方可“船”高,只有“罗盘”准才能目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