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文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九比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80
摘要: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引领学生善于自主学习,通过思考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如何更好的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实践中,本文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改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
引言: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式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它只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课上课下时间都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学习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高效的理解数学知识中的相关概念,从中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自主学习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主体位置突出,学生发挥空间受限
我们现在倡导生本课堂,顾名思义是为学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但是很多教师始终沿用着传统的模式,课堂上始终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口气把自己认为学生应该需要理解的内容讲完了,但是学生却无法消化这些复杂的数学知识,当教师为学生预留一些自学时间的时候,一些学生要么是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时间进行自学,要么是消化课堂上的所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这样的课堂一方面抑制了思想,另一方面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只能被教师带领着往前走,教师一旦有了放松,学生就会显得不知所措。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学意识不足,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就无法提升。
2、学生课上盲目自学,自学效率普遍较低
一些教师也在尝试通过自主探究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来看,很多学生不管是在自主预习环节,还是合作探究环节总是在盲目自学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学。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没有合理规划,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自学效率自然就会偏低。
3、学生层次差异明显,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课堂上很多老师会为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存在的优等生和学困生,这样看似合理的分组不一定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些学习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被边缘化,或者是无法参与到讨论过程中来,这样学生的参与性就会大大降低,从而越来越不善于自主学习,而一些优等生又太容易掌握全局,不管是在小组讨论还是在表达观点上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这样就会形成差异较大的两个现象。
4、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兴趣不足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关键因素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善于去自主探究数学相关的问题是因为课堂上学生一方面无法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无法对这些枯燥的知识产生足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积极性无法提升,始终缺乏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建立探究课堂
在自主探究课堂上我们不是放任学生去自学,而是需要找到相对应的模式,引导学生能够高效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应该与传统课堂的结构有所区别,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足够的自学条件,其次将传统课堂的固定结构进行分解,调整学生在课上以及课余的自学时间,这样一来学生有足够的条件、时间、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为了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我们也要给学生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自学主动性,这样学生会认为自学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并且能逐渐从中找到乐趣。当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越小时,学生的对知识的探索范围也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会增强,在课堂上学生充足的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和问题研究等,从中让学生初步建立自主学习意识。
2、利用微课为学生制定自学目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会利用课下时间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复习,也有教师会为学生制定微课进行自主预习。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微课设计的合理性,微课虽然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最终自主学习引导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根据班级中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微课。比如在学习《自行车里的数学》,我们需要拟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选择与自行车相关的内容来进行预习导入,其次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由浅入深设计预习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构建数学模型,最后在根据自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学效率,自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减少学生自主探究中的盲目感,让学生更有条理的进行自主探究。
3、学生分层分组开展合作学习
班级中的分层教学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学习成绩等,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并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探究学习中来,然后小组中的成员在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选择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比如以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小组成员之间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尝试用概率统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小组成员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交流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效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能够了解课本以外、生活之中诸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意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开展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为学生构建“生本课堂”,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次是通过科学的数学教学设计,为学生合理定制方案,让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去自主学习,并从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姚亚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新课程,2020(43):155.
[2]冯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读写算,2020(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