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摄影的启发性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月22期   作者:林铮
[导读] 我国一直十分注重艺术教育,在小学中艺术教育主要体现在音乐、美术这两个学科
        林铮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外(集团)和美小学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0
        我国一直十分注重艺术教育,在小学中艺术教育主要体现在音乐、美术这两个学科。其中美术课更多倾向于绘画和手工,在摄影方面较为空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摄影器材较为昂贵、入门较高,限制了部分学校摄影课程的有效开展;也有一部分认为摄影只是按按快门,并没有太多可学习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拍摄功能日益强大,变相降低了摄影学习的门槛。摄影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不仅仅面向专业摄影师,同时也面向普罗大众。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将美术中的构图原则运用到摄影中;同时摄影也可以反向对绘画产生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题材和色彩的敏感性。
一、图像意识构成的教学法
        在摄影教学中首先要面临的巨大问题,是儿童观察系统性、独立性不足。儿童不擅长观察对象和整体间的关系,也容易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随意改变题材,盲目重复。针对这些特征,我们没有一味的布置作业进行拍摄练习,而是让儿童多欣赏其他摄影师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拍摄美感和构图方法。
        摄影是比较依赖外部环境的学科,在确定题材光线等问题后,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构图。比如画面中疏与密的对比、色彩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对比、主次安排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安排适合其年龄段的题材表现。比如单一静置的拍摄对象适合低年级段的学生,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则可以多尝试多人物组合或者运动中的对象。《我的同学》是专门为低年级段安排的课堂作业,让学生以自己身边的同学为主题,尝试安排对象不同动作、不同背景、不同角度拍摄。鼓励学生放开束缚,尝试仰拍、俯拍、利用不同物体制造穿透和遮挡等。第二天上课前将作业打印后铺展开来,及时和学生一起欣赏讨论,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摄影学习中的重要步骤。

        《玩耍》 谢宇翔 10岁
        通过学生自己去找拍摄对象,尝试抓拍或与对象交涉后拍摄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学生最先需要克服的就是自己的胆怯。在拍摄过程中关于如何构图、拍摄对象的动作和道具实际上都是自己与拍摄对象想法的碰撞,抓拍有时候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惊喜。这个作业不会对学生做更多要求,教师给予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学习,按自己的意愿安排拍摄。教师在拍摄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但在随后的评价上要针对拍摄作业提供针对性意见,特别是要在评价中向学生渗透构图原则、提高学生对摄影作品的自评审视能力。
二、拍摄实践及理论的教学法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在拍摄之前不太会过多的深思熟虑,而是看到什么感兴趣就按下快门。这样的好处是不会错过精彩的瞬间,能获得不少惊喜作品;缺点就在于会出现构图思虑不够、失焦、曝光等问题。且学生的观察范围比较广泛,筛选画面重点的能力比较弱。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不断练习下,学生已经能在拍摄中做减法,由广阔散点构图进入到细微的具体观察点中去,拍摄出有主题有内容的摄影作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拍摄教学方法总结有以下教学认识:

        《意外螺旋》 彭奕聪 9岁
(一)直觉拍摄训练的作用
        因为学生年龄阶段特点,拍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被感兴趣的对象牵引。依靠直觉拍摄的积累,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摄影兴趣,发现新颖多样的主题,给日后深入拍摄做铺垫。通过多拍量的积累,建立起学生的观察方法,同时熟悉相机的操作方法,理解光圈、快门、感光度之间的简单关系。
(二)拍摄实践的教学特点
        由于每个学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不同,拍摄作品也具有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灵活性。学生在拍摄过程中产生的构图错误,除非原则性的大问题需指出,其他方面可以将错就错,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尝试不同的拍摄方法。使学生在过程中除了能提高摄影专业能力以外,也提高自信心。
(三)拍摄时间的具体方法指导
1.如何选择拍摄对象
        选择拍摄对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感兴趣,能够对拍摄对象产生兴趣,是拍一张好照片的基础。其次才去考虑对象如何构图、如何突出对象的特点,若有可能的话考虑如何去设置对象的背景。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象特点、色彩对比、环境变化。
        有些学生不是很擅长处理复杂的背景,尤其是过于复杂的空间关系处理起来难度很高。所以在选择背景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多选择纯色、平面化的背景,如果光圈够大,也可以利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会产生十分梦幻的美感。
        选择拍摄对象不仅是选对象本身,色彩关系也十分重要。对象和背景的色彩对比,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如理解何为补色、对比色等。光线也是摄影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拍摄时需要重视光线的运用:运用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早晨和黄昏可以产生稳定平稳的光线,正午的光线过强所以不是特别利于拍摄。
        拍摄的对象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风景、建筑、静物等,低年段的学生建议拍摄相对静态的对象,如花卉、相对静止的人物,注意对焦构图准确。随着拍摄经验的增加,可以尝试拍一些组合或运动中的场景,如踢足球、打篮球、飞行的鸟类等,这些对象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比较难掌握构图和对焦,也对摄影器材有一定的要求。
2.如何构图
        构图有自己禁忌和法则,像一般的构图禁忌就有建筑倾斜、主题过大或过小、脸撞墙等。摄影的构图和绘画的构图大部分是相通的,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构图理解去拍摄,回来审视作品时再根据产生的问题一一点评,这样学生印象会更加的深刻。也可以多让学生欣赏摄影师的作品,比如在让学生拍摄《我的同学》作业之前,让学生欣赏约瑟夫卡什和布列松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眼界,尝试在练习中实践。

        《听解》 刘超帆 10岁
3.如何拍摄
        拍摄本身并不困难,和绘画需要调动复杂的手部动作不同,转化到物理上的动作只需要按动快门。但摄影是需要了解器械的艺术;学生在最初学习摄影时需要理解基础概念,像快门、光圈、感光度之间的关系,且需要了解不同镜头焦距产生的画面广度。在练习的时候,在同一景色下固定所有参数,每次只变化其中一种参数,以实践了解不同参数的意义和产生的画面效果变化。
        在拍摄过程中,关于对焦和构图等内容都没有定法。引导学生养成在实践拍摄过程中不止拍摄一张的习惯,同一个景物尽量拍摄三张照片,以备不时之需。
(四)作品的欣赏及拓展
        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在课后作品评价反馈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优秀摄影作品,让学生进行作品间的比较。其次,针对学生构图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给学生欣赏微距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细微处的美。同时在下次布置主题时可以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如以《静物》为题,在作品中只出现一个静物,背景不要杂乱,但画面要有独特的视角。通过具体化的要求来引导学生。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构图合理、主题突出是基础,关于题材是否优秀,有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通过摄影的学习的确可以提高绘画构图,也让学生养成时时刻刻观察身边事物、捕捉生活中的美的习惯。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摄影基础,也可以继续向更专业的摄影方向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摄影保持持续的兴趣比一直给学生设置条条框框抹杀兴趣要重要得多。在摄影教学中我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如何平衡枯燥的理论学习和有趣的拍摄,是一直需要实践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