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凤凰中英文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目前幼儿衔接的主要问题如下:以幼儿教育为主的小学衔接方式: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观念得到了提升,但缺少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家长思想落后陈老时幼儿衔接困难的关键在于:长期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确定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差异,切实做好幼儿衔接工作;第二,转变思想,多方协调,使幼儿的衔接工作落实。
关键:幼小的衔接;幼儿园教育;
小学教育的主要成因是幼儿园至小学教学的方式发生变化,缺乏有效衔接方法,是导致幼小教育发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幼儿园学习比较容易,所以在幼童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小朋友有一个快乐的、健康成长的过程。与幼儿园相比,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小学生逐渐接触到各种必修的基本课程,对小学生的学习开始有了严格的要求。由于教育的目标变化,幼小衔接问题也出现了,主要是在儿童进入小学期间出现的不适应,害怕学习等问题,对幼童的衔接实现目标构成了严重阻碍。
一、幼儿园小学化为幼儿衔接主要形式
1、教育评教,以儿童成绩为评估标准,随着年代的发展,更多人注意到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使孩子在幼儿园中获得快乐、健康成长的阶段,但现在一些幼儿园仍然依旧以"成绩"作为评估标准,因为目前幼儿园将小学成绩过早地评估,因为目前幼儿园已经过早。阶段课堂迁至幼儿园阶段,强行要求幼儿接受和执行。【1】例如,在幼儿园讲课时,不应全部以游戏、活动为主。授课老师应在讲课时要求幼儿做好,把手放在后面专心听课。这种教学的方式为幼小的衔接奠定了基础,使幼儿在进入小学时能够快速地接受教育,这样也可以让幼童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2、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幼儿园活动与教学,应更多地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学能力、体质素质等,为幼儿的连接奠定了基础,而不要上课就接受拼音和数学教育【2】。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都没有确定自己的教育定位,特别是现在有些乡村和农村私立幼稚园,对儿童教育的专业水平没有一定程度,对儿童教育的理解也没有达到某种程度,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尽管有些教师更注重设计在30-35分钟的教学时间内设计一款或两个小游戏,以缓解这种情况。了解幼童学习的疲劳,激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通常的游戏设计不够理想,因为老师们设计的是一种游戏,目的是为了求教,失去了游戏本来的意义。这说明了不少幼儿教师没有把活动与游戏的含义及操作方法掌握在内。
二、解决儿童衔接工作问题的措施,
1、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要培养儿童自理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要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能力,幼儿可以做的事就让儿童自己做,家长只要帮助儿童克服行动的困难,不要替儿童克服困难,当幼儿遭遇困难时帮助他克服困难就可以了【3】。例如,在幼童走路时不小心跌倒,不要急于把幼童扶起,要鼓励他站起来,不断给予奖励,让幼童有更强的信心和决定,也要在孩子克服困难的办法和技巧上给他们适当地指导,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并且,培养儿童自理力也很重要,从生活中没有意见的小事开始,例如在家中可以独自留给儿童的地方。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地方收拾玩具,学会穿衣、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情。
2、积极改变父母的观念,使幼儿衔接工作贯彻实施
家长对儿童幼小的衔接、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儿童入学后在许多方面的表现。幼儿衔接工作不只是要改变授课老师的教育理念,家长的观念也是重要的,主要原因还有幼儿不同的教育目标,小学不同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其教育目的来做。按照要求确定科学教学的内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使时期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由于家长在幼儿衔接阶段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在进行有效的衔接工作时,必须使家长对幼儿衔接的认识得到正确,并积极参与幼儿衔接的工作,小学老师也会与家长配合,通过邀请父母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家园练习册上的多种方式吸引父母做好家长的工作。衔接工作,帮助儿童尽快过渡适应时期。也希望父母明确幼童时期与小学之间的差别,做好儿童衔接观念,在此期间,教师对儿童生活的照顾将比幼儿期相对减少,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接触也有所减少。每节课的小学生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第二,在小学期间,小学生还要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休息实践与时间的概念,这都要看小学学习的环境,幼儿园强调快乐教育,多以游戏为主,幼儿学习与生活比较容易,而在小学期间,对课堂时刻的纪律有明确要求。对小学生学习的要求要求更为严格,找出幼儿衔接的关键点,为幼儿衔接实现充分保障提供基础。
三、结尾语
总的来说,幼小相互衔接,可以充分地保障不同的教育期间目标实现。因此,在开始有效的衔接时期,必须对幼小衔接内涵进行深入探索,积极解决幼儿衔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真正的幼小衔接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喜燕.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
[2] 尚芹艳.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讨[J].新课程.2020,(38)
[3] 袁冬梅.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分析[J].学苑教育.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