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 柳欣
[导读] 随着教育革新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也一直在修改和完善幼儿园阶段的道德与品质教育。

        柳欣                
        杭州市江干区丁蕙第一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随着教育革新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也一直在修改和完善幼儿园阶段的道德与品质教育。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和性格的最初阶段。教师需要认识到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且将德育贯穿在幼儿园阶段的各个教学课堂或幼儿活动过程中。鉴于此,本文对幼儿园小班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
        一、幼儿园时期德育教育的现状
        1、幼儿园阶段的德育没有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出发
        在幼儿园阶段,很多幼儿家长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文化知识学习,而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不太重视,通常用幼儿是不是学会了足够多的知识、是不是具有了足够强的能力作为衡量幼儿水平的标准。因此,在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幼儿园在招生时多以能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阶段的英语、数学、语又知识作为宣传口号,以和别的幼儿园竞争。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不符合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成长特点和成长规律。这样的错误教育观念,不仅无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幼儿的个性化特点,从而打击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这样的错误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幼儿园教师也忽视了幼儿的特点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园阶段的德育教育有失公平化
        在幼儿园中,很多教师更加关注那些听话、懂事、成绩优秀的幼儿,而对一些天生就活泼好动的幼儿没有足够多的关注度。这样开展德育教育,只能导致幼儿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不符合德育的内涵和本质的。而且每位幼儿的家庭环境是不一样的,父母所使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幼儿的能力和觉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幼儿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而是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会多关注自己喜欢的幼儿,这就使一些幼儿的个性化得不到发展,使其感觉德育教学很枯燥、无聊,从而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3、幼儿园阶段的德育教育体系不完善,没有突出幼儿的中心角色
        即使幼儿园和教师认识到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还是忽视了幼儿的中心地位。在实际的幼儿园德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把自己看作课堂的核心,对幼儿发号施令。久而久之,幼儿在这样的德育教学环境下会变得越来越被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只能凡事听从教师的安排和命令,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和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这样的德育教学课堂也如同虚设,对幼儿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督促作用,反而还会让幼儿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


二、幼儿园小班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
        1、营造德育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能使幼儿在适合的德育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地方,也是教师教育幼儿、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幼儿园营造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幼儿学习,提升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所以幼儿园管理人员要注重幼儿园区和教室环境的打造,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德育教育的要求,如可以张贴一些“扶老奶奶过马路”“节约用水”“不大声喧哗”“上下楼梯靠右走”等直观的、形象的动漫人物图片,通过营造幼儿园区域环境来充分发挥出环境的德育作用,逐步使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2、有效运用绘本
        幼儿自3岁起便对某些社会行为产生了朴素道德意义的认识,之后幼儿道德认知水平开始逐步发展。但就整体来说,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较低,通常会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只能领会较简单、较初步的道德认识,且这些道德认识多与自身的直接经验与具体事物有关。因此,幼儿的道德认识往往是直观的、具体的、表面的、形象化的。而绘本恰恰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特定人物形象和具体情境。首先,绘本具象化的图文呈现可让幼儿从中获得丰富、直观的人、事、物、境的表象储备,利于与幼儿生活产生联结,便于幼儿学习新经验,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其次,绘本为幼儿塑造了至善至美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萌生最初的朴素道德认知,感受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最后,绘本情境的创设也利于幼儿道德认知的迁移,幼儿可以将绘本中的语言和情境内化到自身的生活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中,在情境中进一步受到道德的熏陶,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
        幼儿绘本德育一定要遵循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幼儿德育目标为导向,对幼儿进行适度的道德教育。在绘本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绘本,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有很强的分离焦虑,教师可以选择绘本《我不要去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故事中的温情关怀会让幼儿的分离焦虑得到缓解。有的幼儿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选择绘本《状卫,不可以》就很合适,有的幼儿还不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菲菲生气了》《生气汤》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自我调节。
        3、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上搜索符合幼儿园小班儿童年龄情况并受到幼儿欢迎的相关德育课件,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将枯燥的德育内容进行转化,有效丰富教师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来增加幼儿园小班德育活动的整体活力。
例如,可以找寻《熊出没》、《超级飞行》、《睡衣小英雄》等形象的相关视频,来对其中内容进行一定的讲解与引导,让幼儿更乐于加入到班级活动之中,促进幼儿的思想道德素养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阶段教师要认识到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幼儿塑造优秀的品质。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德育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因此,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要积极落实德育教育,不断完善现阶段幼儿园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多多思考真正领悟到德育教育的真谛和内涵,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保证幼儿园时期的德育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彦.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研究[J].中外交流,2018,(17):239.
[2]徐海丽.幼儿德育教育的意义以及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