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薇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
摘要:持续性推动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整合多样化资源的应有之策,也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微课教学;研究
引言
“互联网+”这一新型的时代发展态势,无疑为现有的课堂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应当谋求微课与高中生物课堂结合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主观意识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并理解生物知识,构建更加合理且全面的框架。
一、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价值
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特点,知识点也较为分散且杂乱,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无法被有效调动出来。但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主动配合教师的各种任务。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的制作来突出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并把这些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更加细致的讲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查阅和浏览,这样可以让学生降低对标准答案的依赖,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思维。另外,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应用微课,能够让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入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为学生塑造更加轻松且开放的学习氛围。
二、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微课资源类型
(一)知识传授型
知识传授型资源的整合主要是以基本的生物知识点为主的,强调的是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构建生物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传授型资源,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灵活选择需要了解的概念和理论,并通过讨论或者是提问等形式,突破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瓶颈,例如同源染色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最为典型的知识传授型资源。
(二)活动探究型
活动探究型资源主要针对的是生物的各种实践,强调的是探究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并积累实验技能,能够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深入结合到一起。
(三)辅助拓展型
辅助拓展型资源强调的是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延伸,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现有的知识面。也就是说,辅助拓展型资源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而是能够辅助学生优化自身的素质,发挥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三、分析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整合的路径
(一)与传统资源的结合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性工具,这一新型模式的应用绝不意味着教师就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推动微课与传统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完整的生物教学资源库,继承并发扬传统资源的优势,凸显出微课资源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事先搜集与遗传病有关的微课资料,先行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邀请学生进行分享和交谈,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与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
近些年来,生物实践教学发挥的作用越发突出,在课堂上所占的比重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微课资源必然会在未来囊括更广的知识面,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将会成为未来课堂实践的主流趋势。对此,教师也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把不同类型的信息集中到一起,这样也可以弥补微课时间短,容量小的弊端,让资源与资源之间能够互相补充,相互支撑。
(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
学科与学科之间虽然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有一定的区别,但彼此的知识点却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所以,生物微课资源的开发也必须要与其他学科寻求共通之处,坚持开放且包容的基本原则。教师既要立足于生物教学的实际,又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迁移,例如,生物中的减数分裂知识,就与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存在密切的关联,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关系,创造出更加趣味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和精神。
四、分析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一)合理设计微课内容
教师应当避免微课资源整合的重复,合理规划微课所涉及到的内容,必须要保证微课的应用符合生物教学的长远目标,深入解读生物课程的基本大纲,根据考纲的基本要求来设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另外,教师要充分把握班内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尽可能简化微课资源的难度,适当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要保证微课资源紧跟教材的步伐,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展现出微课教学的价值和优势。
(二)搭建现代化平台
微课视频的制作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所以学校也应当搭建更加先进的现代化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让生物教师能够及时在平台上交流经验,打造出融合式的微课开发模式,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开发风气和氛围。另外,学校也应当组织多样化的微课设计比赛,要引导教师主动借助互联网平台,展开微课题的研究和分析,激发出教师的竞争意识。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为他们讲解优秀的微课作品,这样可以让教师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
(三)优化微课制作
教师要保证微课内容具有科学性的特点,除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度,还要满足学生对生物的基本需求,保证微课的目标紧密贴合教学的任务,把握好每个知识点所占的时间,科学分配比例。另外,微课的制作也应当凸显出教育的价值,教师不应当让微课完全取代自身的地位,而是要把它当作锦上添花的工具。与此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也应当尽可能融入一些艺术元素,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多样化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并以微课的使用最为突出。对此,本文也将以“互联网+”为背景,立足于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从生物入手,分析微课的基本内涵,探讨微课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实践的方法和措施,阐述基本的设计思路,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开福.“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20,(34):32-33.
[2]李成芳.“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0,(12):11-12.
[3]薛建芳.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