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讨心理疏导对有效提高小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案例分析 —请你关注我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周杏伟
[导读]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

        周杏伟
        广西南宁市二塘小学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是衡量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从2019年3月就成立了《提高小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小组,主要研究通过各种活动,培养提高小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我所在的南宁市二塘小学位于南宁市青秀区邕宾路30号,地处城乡结合部,我们研究的对象-本校学生们大部分都是随迁子女,比较懒散,对外界事物普遍都没有一颗好奇探究的心。在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在经过教师指导,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他们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教师们精心设置的各种教育活动中,貌合神离,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为何?通过研究查阅各种案例,各种文献,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我们确认,是这些学生心理问题,阻碍了我们提高小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研究进程。
        小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各种问题,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如困惑、迷茫,不安,焦虑等,必须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把心理疏导的教育方式作为心理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把学生教育好,是教师的教育目的。但是,学生不是一颗机械冷冰冰的螺丝钉,你把他往哪订,他就订在哪里。从教几十年,接触到的学生,每个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都是绝版,没有同款。有爱哭爱笑,有爱闹爱跳的,有整天沉默不语,又有整天嘻嘻哈哈的……而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项重要任务。教师只有用关爱唤起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可达。他刚刚进入一年级时,可以说是表现特别突出,不过几天,就变成班上“名人”了。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说他上课随心所欲,上课缺乏组织纪律性,每节课都要离开座位溜达一圈,借口有口渴要去打水,尿急或要便便要上厕所,要丢垃圾,或肚子疼要去看看校医等等五花八门的理由向老师报告,有时候老师没同意,他也离开座位了。
        针对这名学生的举动,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于是,我向老师们询问了他是否按时写作业交作业,老师们都说作业倒是按时完成,写得也不错,就是上课老喜欢离开教室,太影响别的孩子了,也影响老师们上课。上课经常离开教室,被批评了,还笑嘻嘻看着全班,得意洋洋,没有一点羞耻心,影响太坏了。我找他谈话,谈话中,我感到他心里十分愿意跟我谈话。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是不是不喜欢上课 ?“他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很喜欢上课呀。”我顺着问:“你喜欢上课,那老师我很喜欢你。”他高兴的笑了。我又问:“你喜欢上课,不喜欢上课的老师,对吗?”他急忙摆摆手说:“我也喜欢上课的老师。”我诧异了:“你也喜欢喜欢上课的老师,可是你为什么会常在上课时间去打水呀?”他理直气壮的说:“因为我口渴了。”我笑眯眯的摸摸他脑袋,说:“原来这样呀,可是你想喝水就喝水,想上厕所就上厕所,老师会批评你的,你难过吗?”他脱口而出:“不难过。”我吓了一跳,竟然有被老师批评不难过的学生,我又问:“老师批评你,全班同学都看着,你不觉得难过?”他摸摸脑袋想了想,说:“有点吧。”一看他那神态,这个有点根本就是没有难过。听到这,我心里大概有个底了,?他应该是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这孩子认识到了当他离开教室时,他就能获得老师们的关注,被老师批评,就能获得全班关注。老师有责任保证学生的安全,当学生脱离老师的视线,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危险。所以当有学生离开教室时,老师们都会非常关注的行为,老师们对他的批评,哄劝,都强化了他的这种行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这种行为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
         意识到可能是这个原因,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跟任课老师沟通,教师保持警觉,任何时候都要不让这名学生离开教室。实在不行,忽视这名学生离开教室的行为。其次要求任课老师多表扬孩子们,要特别暗示,老师喜欢端端正正坐在自己位置上认真听课的孩子,比如XXX、XXX,让这学生明白课堂上不随意走动才得到老师的关注。
        慢慢的,课堂上随意出入的现象减少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多了。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慢慢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科学试验课还让他当组长,保管试验材料,动手操作试验。慢慢的,他完全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在是老师眼中扶不起的阿斗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党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方向。心理疏导,第一次以报告的形式提出来。心理疏导是指在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教育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是通过沟通交流、解释说明方式,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改变被疏导者信仰、态度、认知、行为、情绪,降低和消除不良心理状况。时代在发展,社会环境在发展变化,心理健康,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要提高小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单纯靠师生之间客观上的实践,还是存一定的缺陷,心理疏导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