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杨乐
[导读] 语文在初中学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杨乐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中学
        摘要:语文在初中学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高效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能够使教师利用宝贵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实现更理想的教学成果。学生在高效课堂的充分浸润下,不但能够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够在高效课堂教学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潜能,从而有效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达到既定的、较高的教学目标,学生亦能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教学指引下真正收获语文学科知识、提升技能。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不断探索、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进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学科除了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内容外,还培养了学生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说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指导意义。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以及重要的教育意义,积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下不断被激发,学生逐步热爱学习语文学科的同时能够有所收获。与此同时,高效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其与知识相关的延伸部分包括思想价值观、人生智慧、生活经验等丰富、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内容都将在高效课堂教学下得到有效的提炼与升华,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充实且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意义[1]。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呼唤。教师积极反思自身教学,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站在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并积极付诸实践,使学生历经高效课堂的教育引导不断掌握丰富的语文学科知识并善于运用,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未来学习乃至投入社会参加工作更长远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教师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为高效课堂构建做好铺垫
        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明确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计划。教师针对自身教学还应做积极、深入的反思,明确自身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教育综合素养,从而为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即使很多优秀教师具备较长的教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创新,何谈高效课堂的构建。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邓稼先》一课,通过本课学生了解与学习邓稼先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写作特点等重要知识等。除此之外,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还应带领学生通过学习邓稼先的伟大精神、受其鼓舞、勉励自己,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将本课教学与当前中国发展现状相联系,如新冠肺炎疫情下国人共同抗疫的艰辛过程和伟大时刻,疫情让我们认识了终南山、李兰娟等优秀、伟大的抗疫英雄,教师结合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一部分人的呕心沥血、执着坚守、无悔付出,这样的英雄人物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会有。进而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相联系,使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温度、有生机、有力量的,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的重要目标。


        (二)结合高效课堂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预习,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更加可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预习应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如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新课内容安排学生预习,提出启发式问题,或者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独立学习与探索的能力[2]。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应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围绕本课重要的教学目标安排学生具体的预习规划:首先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以及文章创作历史背景;通读全文后记录文章感人的部分并说明为什么?将“背影”出现的部分进行标记并思考作者的情感递进与变化。教师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预习内容同时设置相应的启发式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未接受本课具体的课堂学习之时便有意识地带着问题进行探索,能够锻炼学生语文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待进入“背影”正式的课堂教学时,相信教师不但能够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还能在学生心中深化作者的创作情感,积极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正面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何为亲情,更加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拥有更强大的学习与奋斗的动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打造高效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
        现在网络技术走进学校,给学科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技术的强大优势,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相对单一、枯燥的课本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强化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进而助力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网络强大的功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感官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如学习《壶口瀑布》一课,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生活中很多学生可能都有旅游参观美景的经历,作者梁衡创作壶口瀑布,又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美景。教师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搜集关于壶口瀑布视频、音频资料,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观看壶口瀑布的壮美,体会黄河母亲的伟大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本文的文体为游记,教师利用网络为学生寻找经典的游记类文章,使学生学习与了解游记类文章的写作特点等,还可以根据自身经历与阅读学习进行游记的创作。教师在本科教学中,围绕着作者描写壶口瀑布“驰骋、迂回、汩汩、震耳欲聋、怒不可遏”等,带领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词语运用的力量,进而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与运用词汇,提升语文学科综合技能。
        (四)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为高效课堂构建创造充足条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应将课堂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学习,根据课文中心:中国是否失掉自信力了为中心分组讨论:对方错误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认为是错误的?作者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依据在哪里?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与讨论中,深入思索何为中国脊梁?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独立思索,相互交流讨论,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聆听他人观点、反思自我,同时进行总结,进而有效提升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达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
        结语: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积极反思与转变固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理解与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创新与实践,打造具有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岑霞.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中外交流, 2016, 000(011):162-163.
        [2]肖玮瑶.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1):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