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若曼古勒·亥比布勒
[导读] 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创新与提高,
        若曼古勒·亥比布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  831400

        摘要::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创新与提高,对此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教学的模式。而在新式的教学方法中,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能力的最好时期,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阅读;培养
        引言:初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既是对小学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同时也是为高中的学习做铺垫,语文是初中学习过程中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教学计划,从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阅读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课堂教学不在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加注重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着重于提升理解与分析能力,对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本篇课文是我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此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作何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济南的热爱。为了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授课时可以依据文本的内容创设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冬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在冬天可以进行哪些娱乐活动,让学生们猜一下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不同呢?可以令同学们各抒己见,并根据自己的猜测去阅读课文验证自己的猜想。令学生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猜想,可以将其的思维快速地调回课堂中来,并且在阅读课文时能够更加的认真仔细。创设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能够积极地思考大胆的质疑,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步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二、教师要发挥创新意识
        新课改的发展,使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学习兴趣,依据其学习的积极性制定恰当的教学模式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2]。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在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文本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一课为例,本篇课文是我国的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33年所创作的一片散文,被纳入了初中语文课文的行列,本篇课文充分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因此教师在对此篇课文进行讲解时不能一味地逐句进行分析,要使同学们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从而结合时代的背景以及作者当时所处于的境遇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把握。教师教学思路的创新,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更能够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与中心思想有一个很好地掌握,可以使其通过阅读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培养其阅读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到达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总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给其留有思考与讨论的空间,这使得课堂氛围低下,教学的质量也不高[3]。因此,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在课堂上坚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阅读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从而使其阅读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向学生们抛出问题:“请同学朗读课文,并说一说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通过学生对问题地回答既可以检测其对以往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充分调动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段式阅读的方式,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上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加强其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分析,但是阅读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文本的内容理解得还不是十分透彻,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今后的学习或是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阅读教学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春淼.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87.

[2]李荣强.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179-180.

[3]张德云.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4: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