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太和
山东省临邑县宿安乡明德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提出,体育逐渐成为了小学阶段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的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阶段当中如何构建小学体育的高效课堂,以供广大的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参考和阅读。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小学体育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与改革。首先,从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多数学校对于体育课程教学都缺乏相应的重视,这也直接造成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指标而敷衍了事以及开展机械化的课堂教学。甚至还有的小学体育教师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导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经常出现涣散无序以及学生缺课的现象。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就需要努力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做好备课工作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真正的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体育教学。在为学生进行动作的演示时,要将每一个动作做到极致,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去感染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如何去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地去设置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对整个体育的教学过程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保证教学目标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同时还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和实际需求。最后,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去综合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演示的教学方法;针对跑步教学,教师就可以选择比赛游戏等教学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就可以选择一些对抗赛的教学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都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进而使得学生在身体素质能力、情感认知能力以及心智发育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往往过于重视教学的统一性,进而使得小学体育教师总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小学体育教师要秉承着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案,从而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
三、构建有效情景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认识上往往以形象具体的思维为主,小学体育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该年龄段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基本规律,积极的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技术的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首先,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形象化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个体育明星投篮的情景,如姚明精准命中三分球,赢得现场阵阵欢呼,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其次,体育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景,如篮球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如何进行篮球投篮?篮球投篮的技术动作规范有哪些?等等,让学生结合教材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好奇心,唤醒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质量。最后,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化的PPT课件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讲解,并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篮球投篮的技术动作要领,同时还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进行有效化的交互,为学生构建师生互动情景,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篮球投篮知识内容,不断的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设置趣味游戏
体育课堂中的趣味游戏种类有太多太多了,一名体育教师一般要负责教学好几个班级。因此,每个学期有非常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且在教学中也不能固定的使用一种模式,要经常的变换教学方法,趣味游戏教学也可以根据情境来完成。经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笔者了解到,小学生在上微机课的时候,有一种休闲游戏叫“青蛙过河”,那么体育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种电脑游戏来创设情境。操场上的跑道划有白线,我们可以将各个白线作为一种等级的划分,引导学生站在跑道一侧,排列呈一字队形,随后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而跑道的另一侧就是岸边。这样很好的将青蛙过河的电脑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如此一来,学生听到电脑游戏的同时,会瞬间变得兴奋起来。因此对立定跳远的训练就会有更大的兴趣,提高了训练效率。
五、组织竞技活动,培养学生拼搏意识
竞技是一种古老的体育训练活动,古往今来,凡是有竞技活动存在的地方,都会有一群斗志昂扬、奋勇拼搏的人。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竞技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规则意识,而且可以释放学生的内在的攻击性特点,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和荣誉意识。故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竞技活动是发挥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教学“跑步技巧”内容时,笔者并没有开门见山的进行教学,而是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过《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吗?”“看过。”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哦?那你们觉得文中的主人公行为如何?”笔者说。“很棒,以和时间赛跑的形式,节约了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有点傻,时间那么快,怎么可能跑的过时间。”学生争论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笔者说。“怎么试呀?”学生问。“用现在的自己超越刚刚的自己。”笔者神秘的说道。接着,笔者本班学生的跑步成绩进行了检测,然后问学生:“你们可以比之前的自己跑快一秒钟吗?”“可以。”学生答,随后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那现在呢?”笔者又问。学生有些沉默了。“你们甘心被过去的自己打败么?”笔者激励道。就这样,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超越中完成了跑步训练任务,在对自我的突破中增强了自我信息,产生了超越自己的勇气,在尝试和笔者的引导中掌握了跑的技巧,提升了跑的能力,培养了拼搏意识。
总之,只有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预先把束缚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之后,才能把体育课上得创新而有意义,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课堂上具备自主性,创设出愉悦舒适的环境与充满阳光的氛围使学生得以尽情玩乐。使体育课所获得的快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而使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得以培养起来。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平常的体育课堂中大胆改革与创新,从应试教育的框架中脱离出来,使体育的阳光像春天一样撒播到学生身上。如此,我们才可以不容置疑地相信,只要一线体育教师多思考、重实践,一定会在不断努力下使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拥有更宽广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梁干云.如何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7(01):167-168.
[2]陆晓东.构建高效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