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北京市延庆区西屯中心小学
摘要:现代社会,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加之居住环境和家长的影响,孩子们的运动量普遍偏少,这也导致很多孩子身体肥胖,甚至身心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为此,增加孩子们的运动量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小学打基础的阶段,体育锻炼尤为重要,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其一生都是有意义的,为此,小学体育教师任务重大。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成为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提出三个教学策略,即通过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用理论指导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改进,再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优化学习氛围,促进自主锻炼,最后通过适当扩宽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最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健康;教学策略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作为与心理健康联系紧密的课程,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体育课不再只是简单的身体锻炼,而是融入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这一项内容,同时学生年龄较小,仅仅通过讲道理作用并不大,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为重要课题[1]。为此,笔者在新课标下进行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探索,并总结出了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策略,现阐述如下。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标”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目标为促使小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均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补充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锻炼及创新等能力。如:在教授五年级的武术课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或是让学生自创训练动作,只要对攻击或防守技能的提升有用就行。这样学生的自主发挥空间很大,也更容易在体育锻炼中获得乐趣,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中也可应用情境教学法。如:在体操课程中,开展比赛,让学生自由组建团队,体操动作也可自行创编,各团队经排练后,展示成果,评选出优秀团队,并给予优秀团队其他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有效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组队、排练、展示、评选等过程中,学生是紧张并快乐的,这也锻炼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注重师生关系,优化学习氛围
“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应帮助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为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良好师生关系不仅意味着尊重、理解、平等及民主,而且还意味着主体地位的转变,即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2]。学习的本质在于思考,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那么教学就是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在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师,指导其他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变成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大家在探讨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师生更像是朋友,自由地交流着,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对其心理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另外,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引导学生创编游戏和情景剧,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扩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作为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锻炼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专长。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击鼓,可以是舞蹈,也可以是绘画和故事,这样教学更具场景性和艺术性,体育与健康课也变得更加热闹和精彩。如:在进行徒手操教学时,学生和教师伴随着动感的音乐,以脚尖步的方式进行练习。在学生完成高强度的训练任务后,改为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开始放松运动,以消除训练后的疲劳。也可以采用意念放松,如在音乐中进行诗朗诵或讲故事,这样一节快乐的体育与健康课就结束了。
结束语:
“新课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是新时期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环节时应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及系统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因此,教师应及时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教师在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在学校的特色、设备及学生特点,适当扩宽教学内容,并不断尝试与打磨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不仅能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能发挥学生的专长,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学习,身心也会更加健康,教师也会更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郭斌.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 2020(3):251.
[2]张承欢.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 202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