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婷
新疆昌吉市第五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想象力较为匮乏,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美术教师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视觉素养是指人通过观看,以此产生的其他的感觉。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观看一件美术作品,能够从美术作品中解答出其中的绘画情感、创作思想等内容,即是视觉素养得到培养的体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将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激发出来,以使学生的绘画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使学生的绘画能力能够得到拓展。
关键词:个性化;初中美术;想象力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美术作品设计得当,色彩运用得当,也是视觉素养的成果。所以说,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视觉素养出发,对学生的视觉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早日学有所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渐渐发现,学生在绘制美术作品时想象力较为贫瘠,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美术作品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且在造型、色彩上并无太大的突破。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变得更为贫乏,这对于学生以后的美术创作与美术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鉴于此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试着用感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成效显著。
一 通过引用生活日常创设情境
生活是我们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写生中更是如此,初中的美术教学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写生,能够使学生脱离僵硬死板的模式化绘画,从而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知。现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发兴趣,而我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创设情境,使学生从身边的事物着手进行绘画,即可达到这一目的。同时,还可锻炼学生提炼素材、深入观察日常生活的能力。从小处着眼,发现亮点或触动内心的事物,再运笔于纸,进行绘制,才能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的作品。
例如,在初中美术课程第二单元《优美的校园》一节写生与表现课程中,我首先告诉学生“日常生活是我们学习绘画的基础素材,这次课程的主题就是优美的校园。大家先想一想你认为我们学校中哪一处风景或者哪一个地点,最让你留恋?之后,老师再带大家‘游园’。”随即,带领学生重新观察校园的每个角落,如教室、老师办公室、校门、操场、窗前、黑板、园中植物等等。之后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说出自己认为的学校中最美好的一面。有的学生说:“最喜欢教室的黑板,因为这里体现着老师的汗水与我们的收获,每天看着落下的粉尘,就知道今天又是收获满满。”也有同学觉得窗外的风景最是迷人:“每次下课,我都能从窗内望向窗外,看着楼下的同学或嬉笑怒骂、或形影匆匆,也能在不同的季节看到不同的景色,这就像是一个缩小的空间,属于我一个人的视角,我在这里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有的变化。”每个学生都谈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这个关于“校园”的话题似乎永远说不完,我及时提醒学生将看到的美好校园画下来:“同学们的观点都非常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希望各位同学接下来将你心中的美好校园描绘在自己的作品中。”这一次关于校园写生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对日常所见事物细细观察,并从中发现亮点,从而绘制到画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感知能力。
二、以体验教学培养视觉素养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体验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视觉素养进行提升。
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对于视觉审美的认知付诸于实践之中,从而检验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当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能够自己制作出精美的美术作品时,便可证明学生在此基础上已经具备一定的视觉审美能力,能够调动自己的视觉素养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手绘记事的方式对学生的视觉素养进行培养。手绘记事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视觉感知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要进行手绘记事,首先要找到记事的内容,之后才能够将相应的事件描绘下来。当学生在生活中受到触动或者被生活中的美景所震撼的时候,便可以运用手中的画笔将事件或风景记录下来。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觉感知能力,对画面进行二次创作,使画面中的形式、风格比真实的情景更具艺术美感。当学生能够运用绘画记事的方式进行创作时,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校园进行改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校园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为其增加一些艺术的气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可以改造的事物,之后让学生设计相应的改造方式与改造内容。比如,对校园中的垃圾桶进行改造、对下水道的井盖进行改造、对学校的窗户进行改造等等。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改造,设计艺术性的图案,从而将其绘制于垃圾桶、井盖和窗户上,为校园中增添视觉的艺术气息。在学生对校园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在学生选择艺术性图案的过程中,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视觉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说,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体验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视觉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三、鼓励学生的个性创作
在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个性创作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个性思维充分体现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个性创作,能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还能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如,在教授学生铅笔淡彩画的时候,我便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作,将自己的个性思维体现在画面上。当我看到一位学生在画树的时候,我询问了学生的创作想法,学生想要表现出阳光从树缝间穿过的情形,但是自己不知道应当怎样表现出来。我让学生先打好底稿,之后教授学生在涂颜色的时候,要间隔着上色,并将黄绿色表现在树缝和地面上,之后用水将颜色打散,这样就能表现出学生想要的画面。还有的学生在画瓶中花,想要用抽象的手法表现出画面。所以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作的时候,我便让学生先对花瓶与花朵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最简单的造型,之后再将二者进行组合,这样便能使学生形成抽象的画面。在此过程中,通过我适时地指导,便使学生的画面形式更加突出,使学生的个性创作充分体现在了画面中。所以说,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的时候,应当对学生的个性创作进行鼓励。
美术写生课程引用生活日常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认识、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坚持继续写生创作;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具体创作上,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主体选择上全面把握。初中美术写生课程中的情境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观赏教学培养视觉素养,用图片欣赏、摄影、对摄影作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可以以体验教学培养视觉素养,用手绘记事、改造校园等方式,使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可以以活动教学培养视觉素养,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并对手工作品进行赏析的方式,使学生的视觉创意思维、视觉感受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德振.《“通感”在初中美术绘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王红彦.《初中美术教学中多感官的运用》[J].《青海教育》,青海省西宁市,2010(Z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