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亚连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四中学 1648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也强调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水平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交互阅读模式;教学方式
阅读是一种继承文化并了解世界的方式,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美学、丰富知识和理解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阅读学习中,是通过翻译文本、讲解知识点、背诵原因来进行的,乏味、无趣已经成为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体现的情感,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学生英语能力不能提升。因此,需要教师亟待解决此类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前阶段忽视对学生图式的激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在阅读前向学生解释文本出现的生词的音、形、义。这种与课文分开的解释通常很无聊,学生可能只是单纯的会读和知晓其中文意思,并不会真正运用,这也使学生无法主动猜测单词的含义。当学生在课外阅读或参加考试时,他们会发现新单词对他们来说是个大问题,他们无法猜测,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部分教师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让学生进入到英语学习这个状态,并不会有什么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在阅读前激活学生们的己有图式都较为忽略。
(二)阅读后阶段缺少对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拓展
当前,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材料仅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只有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会主动扩大课后阅读,这也导致课堂上阅读能力的严重分化。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布置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独立阅读,因此很多学生不去阅读,阅读效果不理想。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运用交互阅读模式的教学方式
(一)阅读前,激活学生已有图式
在交互式阅读模式下进行教学时,阅读过程大致是预测(激活已有图式)-略读(掌握大意)-再预测(细节预测)-精细地读。学生应首先了解文章的一般内容的主要含义,内容才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学生如何快速掌握本文的主要思想?如果要求学生简单地浏览困难的文章,则可能很难立即掌握主要思想,并且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提问会影响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方法帮助他们预测课文。根据阅读材料(图片,标题)推测文本内容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体验交流、看图说话、歌曲、猜一猜和表演等。在此课的阅读前阶段,可以在看插图和自由对话中回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共鸣,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适当解决影响阅读的关键单词,达到学生领略文本大意的目的。
例如,我们必须首先激活或补充学生的图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激活学生的图式还是补充学生的图式。如果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学生对其背景知识比较缺乏的话,教师可以在阅读前先给学生设置情景,在情景中为学生补充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如果学生是对文本的语言知识较陌生的话,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通过游戏为学生进行一些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词汇知识的讲解。一般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肢体语言、实物展示等形式来激活或者补充学生的图式。其次指导学生预测文本内容。对于预测文本内容,最直观的阅读方法就是通过文章标题或文章插图进行预测。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地预测,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检验自己预测是否正确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供给学生预测思路,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及时根据文本调整自己的预测。
(二)阅读中,指导学生获取信息
在阅读中阶段,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获得文本信息。教师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并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以成功理解阅读课文的含义。重点是阅读过程,而不是结果。小学阶段的阅读语篇并不会很难,一般通过标题和插图,学生能很容易地明确文本主题。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段落大意匹配题,选择文章主旨题等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这一过程通常或采取略读的教学策略。借助新单词,复杂句子和语法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或情况进行猜测,然后给出简单的解释。一般来说,阅读课不需要学生能理解的语法知识要点的详细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当的教学任务,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例如如判断题、填空题、配对题等等。学生通常需要使用搜索或密集阅读策略来将文本集成到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以获得答案。
例如,首先可以指导学生略读文本,抓住文本主旨。在教学阅读时,略读是一种专门且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的略读是指尽快阅读,这要求读者不能将文本从头看到尾,而是要进行有选择地阅读,只要读能提醒文本主题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即可。在略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忽略不熟悉的单词并直接跳过以了解本文的主要思想。定向学习会捕获基本信息,因为它通常与他们的基本知识相关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同时,掌握略读策略将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其次,指导学生精读文本,回答细节性问题。精读也是一种阅读形式。随着他们从头到尾执行教师的任务,学生逐渐从略读过渡到精读阶段。通过精读,学生可以理解和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在强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新单词的含义。由于短语或句子很复杂,自己先反复推敲。这样长时间的操练,学生对待文本中的生词就会游刃有余,而不会觉得是大麻烦,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阅读后,鼓励学生大量输出
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学生己经理解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巩固性和拓展性练习活动。在此阶段,教学要鼓励学生将文本中的知识与自己己有的知识相联系,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内容输出,让学生进行有效输出,锻炼他们的综合语用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评估来鼓励学生学习多种语言。只有及时鼓励学生,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喜悦。也会发展出英语阅读的兴趣,让自己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实现自信感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注重评价的过程,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信感,还让学生自己从不足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有效改正。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了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继续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教师在阅读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知识技能、阅读问题回答、上课态度等多种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从一方面评价。再或者,在评价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具体评价学生“好在哪儿?”“不对的地方又在哪儿?应该怎么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交互阅读模式遵循读者在阅读中学习的阅读规律,把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获取信息,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整个阅读过程以“意义”为中心,逐步设计活动,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结构、作者意图,而不是语言形式的堆砌和舍本逐末地把语言知识点的教授放在中心位置,丢掉西瓜捡芝麻,分散文本整体,扭曲阅读课的本意。
参考文献:
[1]杜瑛,交互阅读模式下对背景知识教学策略的探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9),2012.
[2].郝晓静,互补式阅读一英语教学的新途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3].梅水英.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0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