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平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杨家镇明德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一直是我们国家教育中所重点关注的一个环节,其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生活意识,能够帮助其在将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着眼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本学科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能帮助学生们发展自身的综合素养。作为教师也应为学生们提供学习机会,使其在学习中表现出优良的品格,能够遵守法律,树立诚实、守信的民族观念,以便学生们可以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均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熏陶,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一、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意义
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可以纳入塑造人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教学领域,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思想背景,为他们提供适当的道德形成方向、社会生活的规章制度,使他们的未来成长基于认识和价值形成;就教育机构而言,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地融入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有效地履行教育机构的教育职能,完成综合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思想体系建设的任务;从社会角度分析表明,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可以建立从小就养成的规范和道德联系,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证,并为未来的人才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领导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师范教育理念,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前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拓宽教学视野,加强交流与沟通,组织学术研究、讨论和学习会议,通过交流与沟通,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且可以整合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帮助教师团结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将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并且学校也应投入更多资源来建立教师团队,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并加强教师道德和法律素养教育的发展。另外,要求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纠正因与其他教师及时交流和互动而产生的教学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应加强教师管理,不仅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态度,而且要注重教学和学术研究,通过研究鼓励教学发展,使教师能够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价值和精神。
(二)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逐步提高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授道德与法治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学生还必须充分了解理论知识对于整体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结构的重要性,以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学会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了知识的有效性。这也是学生从最初的被动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突破传统教学障碍并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时刻。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与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相比,它们存在一些学习困难,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只有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才能掌握课程的主要背景和主要学科,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需要发展学生对过程的理解,以便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不会立即寻求老师的建议,而是首先进行自主分析和研究以寻求答案,并在确认自己无法解决问题之后,再去寻求老师的帮助,然后根据他自己的概括性问题思想和困难与老师的指导过程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创建一个生活教室并改进课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帮助他们保持理性和智慧。同时,德育改革的标准也明确了小学德育应该“重返儿童的生活”,同时要明确生活与道德的关系,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因此,当教师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就需要深入研究学生的真实生活,以便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转化为生活经验。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以生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设计和实践教学:首先,观察生活并从中获得实践经验。例如,要求学生回顾他们最初建立积极友谊的经历,感受友谊的秘密,并了解主动获取友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回顾第一手的经验,如父母帮助自己准备功课并辛苦工作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激之情等等。通过指导学生回顾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可以阐明他们的生活结局、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概括、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并助力学生良好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其次,在展现生活并从模拟生活情境中获得启发,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他们的社交经验有限,对事物的了解和感知不足。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在课堂上讲授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面向生活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课堂上教授“环境”知识时,教师通过视频、角色扮演、知识竞争、图片比较、案例研究等方法来构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其他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以让学生进入特定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对环境的理解和责任感。
(四)开设动手课程,鼓励学生发展基本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考虑到这一点,在创建有效教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道德特征和法治课程来创建“研究、合作与创新”的实用平台,以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发展有效的身心素质。在设计实践道德与法治教室时,教师必须遵循相关性、机会、安全性、生活化、互动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以增加学生对实践的认可和接受度,满足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学生发展需求满意度。通过开展有关“空气污染危害”的信息收集活动,开展关于“环境保护”的课堂道德与法治培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空气污染意识;开展“危害与利用”探访和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观、,研究和反思能力,并帮助他们培养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改善教学评估,加强学生的自我反省
道德与法治教育还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估系统,该系统不仅是教学实践的总结,而且还是衡量小学生学习水平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制定评估标准时,应从各个方面开始,例如课堂教学、认知起点、发展水平和家庭作业。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评估、同伴评估、父母评估等,以建立针对学生的全面评估标准。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评估的价值,并鼓励他们积极纠正自己的弱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各个方面以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发展他们,以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积极作用。教学实践表明,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以课程为基础,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调和学生的实际条件和需求,坚持准确性、科学性与教学方法和策略相关性原则,实行有效的教室结构并改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冉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95.
[2]郭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9,(06):56-57.
[3]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