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玉治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5427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以满足新教育时代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水平。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结合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将讨论自己的方法。
关键字:初中历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课堂是基础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如何应对素质教育的挑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尤其是历史老师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师应从细节入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为学生创造一个平静自由的环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能力。
1.认真学习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新课程强调了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的有机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新课程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和实施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和制定教学目标之前需要仔细研究教科书的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当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了解时,他们自然会使课堂教学更具逻辑性,进而帮助更好地吸收历史知识。例如,在教授“新文化运动”这一知识时,教师应预先分析教科书的内容,以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老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积极思考。但是,有些历史知识是抽象的,学生不足以凭借自己的思考和能力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具启发性和指导性,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姿势。然后,教师基于此计划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材料,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照明确的目标,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更加顺畅。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也应继续注入新的血液。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思想,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在这方面,教师应能够保持终身学习心态,并遵循新的课程改革计划,以重新启动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教学设计时引入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使用音频,视频,动画,图像,图形和样式等教学媒体信息,不断扩展教学资源,以便学生可以吸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更多知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加到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为了确保课程的改进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历史知识的扩展,老师可以使用微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班教学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为5-10分钟。这样,教师可以轻松简化教学内容,并帮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北伐战争”课程时,教师可以分析重要的和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北伐胜利”和“北伐胜利的原因”创建微型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相关信息。通过扩展这些材料,学生将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然后,老师指示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民族革命崩溃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老师需要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小组活动中表达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然后爆发思想火花,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当学生在越来越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3.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明白一点:历史不能重复。但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演”历史,即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创建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多媒体,利用实物教具,利用图片,联系生活等。
当教师向学生讲授“三顾茅庐”的故事时,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表演情境的创设。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找到五个同学来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和门童,并向五位同学讲解这出戏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和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终于刘备终于邀请了他,而诸葛亮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等。学生根据从广播,电视和其他平台获得的相关知识对角色人物进行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场景,进而让学生的表演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学生对于每一个人物都会有所了解。通过创建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4.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巴尔扎克曾说过:“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变得活跃取决于问题的设计和产生。问题足以使学生开始思考并且认真思考。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实现某些思考成果的机会,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自觉地进行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只有这类问题的设计才有其自身的价值,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启蒙运动”中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如下:“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鼓励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使新兴的资产阶级能够改变封建贵族政治,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出现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杰作,这导致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强有力支持,它将取代政治上的封建贵族制”这一点说明了什么?目前,课堂气氛正在达到顶峰。老师和学生讨论彼此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可以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并发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重视学生的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历史知识有着内容丰富的特点。面对丰富的历史知识,学生容易产生混乱和抵抗。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使学生通过参加历史教学活动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都需要提供积极的评价。当学生与老师积极协作,积极回答问题并参加课堂时,老师可以迅速鼓励学生露面。当学生看到良好的成绩或进步时,教师应及时查看并给予正面评价,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并进一步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一般而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合现代教学的新思路,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鼓励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历史,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基础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湖海.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探析:以《丝绸之路》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6):35-36.
[2]施晓峰.有效分析,结合实际: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3(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