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银
三原县徐木乡福音小学 陕西省 咸阳市 7138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帮助儿童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突显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角度讨论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方法和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于小学生生活的综合性生活课程,目的是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有探究精神和热爱生活。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很难理解他们的情绪,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也很困难。在学校里,教师只能了解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不能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家校联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困难。
1.小学德育中的家校合作问题
(1)家长和教师对德育领域家庭学校合作的理解不同
对于父母而言,大多数父母都能认识到道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他们对参与性意识不清,或者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并认为父母不需要进行德育教育。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不能参加学校的道德教育活动。在学校方面,人们认为在吸引和组织父母参加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存在太多问题,阻碍了家庭和学校在德育领域的合作。
(二)德育实施中的家校合作问题
有时学校和教师尝试利用父母的力量追求更高的道德教育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目的不明确,活动已简化。
2.活动没有专一性,只是形式上的。
3.活动主要以学校为导向,双向交流很少
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方面,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由于血缘关系,父母很容易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家庭生活中有许多生动的道德教育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学校是一个同龄儿童聚集的地方,这有助于为道德教育创造积极的环境。不可否认,家庭和学校都将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在德育过程中形成协同作用。学校可以帮助父母运用德育方法,加深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家长可以及时向学校提供反馈,在家中的学生表演和相互支持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3.家校合作在教学道德和法治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畅通新的家校合作渠道
小学生得以发展的前提是全面的家庭与学校合作,其中的关键是要让父母和教师建立牢固的统一战线。但是,相互信任是双方之间适当合作的前提。教师和家长需要内心互相接纳和承认,支持彼此的道德教育观念,并就彼此的教育方法达成共识。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真正的工作。应该使用什么渠道链接家庭和学校?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种在线信息交流平台逐渐建立,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交互式信息平台。例如:微信群、QQ等在线互动平台。教师有必要详细研究这些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它们的高级功能,并将这些平台用于学校与家庭,优化教师和父母之间的直接交流与间接沟通。例如:在家庭学校中打开一个微信小组,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成为小组成员。班主任负责在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不断分享有关“道德和礼貌”的信息,教师和家长也可以使用私人消息进行交流。
父母还可以通过私人信息进行交流,这具有集思广益的作用,并可以不断地为看似艰辛的德育工作做出贡献。。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每周可以发布2-3次道德教育实践作业,要求父母与子女一起工作。此外,鼓励家长使用图片和文字来捕捉和分享孩子的学习过程,教师和其他家长可以在微信中观察到这些内容。父母和教师每个月都应选择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家庭”和“小道德模型”,以鼓励孩子和父母继续努力。
(2)创新校校合作形式,关注学生的基本状况
家长会议是家庭与学校联系的关键方式,因此应增加家长会议的数量,明确家长会议的主题,并应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如今,许多小学在道德教育活动中采用了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模式,即,每学期在特定时间组织一次或两次家长会。尽管家长会议的合作方式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但这样的次数很难满足实际需求。此外,当许多家长参加家长会议时,他们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活动,而直接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教育质量。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德育模式的作用,有必要更新家校合作的形式。第一,增加家长会的次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第二,在家长会议中纳入道德教育的主题,以便家长可以专注于子女的道德教育。
(3)将课堂教学融入家庭生活,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实践,“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科书的内容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虽然课程的设计和布局已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但静态文本和冷照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意愿。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家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根据教学需要,提取学生及其父母拍摄的相关生活图片和视频,以重现学生熟悉的家庭状况。教师需要找到正确的教学要点,尝试在教材中弄清家庭教育的内容,并通过玩耍这些家庭生活场景,让孩子们理解这些道德和法律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分析不同水平的现象,例如自我和他人,通过问题,逐步了解道德和法治,并加深他们对法治和道德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使用视频连接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父母每天说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几乎听不到。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创造特殊条件,鼓励父母和孩子在特定情况下进行对话并进行深入交流,这会使孩子终生难忘。通过微信、QQ和其他渠道的教学,家长可以通过视频链接与教室中的孩子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深入交流可以使全班同学共享教育。
(4)组织道德教育活动,联合家庭和学校
家长和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共享道德教育资源,还可以确定讨论活动的主题。例如,家庭和学校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合作,讨论“小学生向雷锋学习”活动,组织小学生分享雷锋精神的真实故事、照片和文章、视频等。通过集中组织和统一发展德育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很多好处,他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认识真实的价值观,接受德育和教师指导,并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5)完善基于家校合作理念的教学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评估机制已经从单一的教师评估模型变为多种师生评估模型。但是,鉴于目前的情况,父母参加教学评估的机会并不多。原因可能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教师和父母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参与。在这方面,应在当前的多阶段评估机制中引入父母评估。首先,教师可以与父母讨论是否一起制定儿童标准和评估系统。同时,鼓励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评估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为了增强教育的影响力,教师和父母应使用鼓励和正面的评论来激励孩子,多加照顾和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不断改善缺陷,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简而言之,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一起积极整合和扩大教育资源,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环境,真正使我们的德育更加有效,促使学生从德育中学习、受益,进而成为具有能力并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晏 林.家校结合,破解《道德与法治》难点[J].教育科学论坛,2018,(25):62-63.
[2]戴 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