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堵格镇中心校
摘要:小学德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将《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德育课程,可以系统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光明性,改善整个小学 “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地执行《品德与社会》有关的教学目标。在当前的新发展时期,老师要充分重视《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发展,充分优化有关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品德与社会》教学水平。
一、有效利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品德与社会》本来就是生活的问题,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打破了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因此学生无法理解教学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应积极采用面向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在《品德与社会》中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老师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来教《品德与社会》。首先,老师告诉学生:“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感到悲伤和快乐,下面的老师会告诉大家一些使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的事情。春天,我和家人一起去郊外,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我认为,这就是生活的幸福。接下来,请大家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感到快乐的事情。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内容,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性。有些学生说,”我认为生活幸福是家庭所有的成员坐在一起,交谈、大笑。”其他学生说,“我认为生活幸福是获得良好成绩后获得父母的称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加深了对“幸福生活”内容的理解。这时,老师告诉学生:“大家说得很好。现在,请考虑生活中是否只有幸福。学生们一致回答,“不,也会有很多麻烦。”老师问学生们,“遇到麻烦时该怎么办?”学生们会积极地讨论这些问题。有些学生说:“我们应该善用其他方法解决自己的麻烦,例如听音乐等。”一些学生说,“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发泄烦恼,例如跑步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记住生活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面向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一些生活问题有很好的看法,并有效地结合了面向生活的教学课程,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使课程与现实生活相匹配。
只要《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接近小学生的生活,现实生活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佳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便学生可以通过经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本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组织各种活动,使每个小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其中,并在其知识中确定良好的判断力,知道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观看多个视频或讲真实的故事,以便学生可以说出这些事情是否正确以及应该怎么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好坏之间的区别。同时,老师应向学生介绍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老师之所以要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是因为该课程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老师需要做的是通过研究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实用的道德教育,并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参加动手实践,提高课程质量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仅需要理论培训,还需要实践培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课程质量,使学生对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道德有很好的认识,从而真正的发展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社交技能。
实践活动反映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经验,提高教育内容的质量。
例如,在教授“参观食品加工厂”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真正的小麦加工厂。在知道要进行实际访问后,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并带来了笔记本来记录访问的情况。在参观期间,老师组织学生进入小麦加工厂,从小麦的进口和精加工开始,到免费的小麦种植结束。在参观期间,学生偶尔会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叔叔会根据学生的问题耐心地回答问题,并让学生了解食品加工的困难并培养勤奋和节俭的意识。学生们逐一写下访问过程,并在回到学校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后,将每个人的意见表达出来。这次访问让学生进入了工农业生产车间的最前沿,看到了工人对工作的投入,并帮助学生在尊重工作,勤奋和节俭方面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范。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生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可以记住一些比较直观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这一特征,并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这不仅会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来教“我们的国家经典”。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京剧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展示京剧面部化妆的相关内容。然后老师对学生说:“学生知道图片的内容是什么吗?”学生们一致回答:“你知道,这是人物图像。”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当我们看到生活中的这种面部妆容时,是不是就知道这是做什么的了”当学生们对老师的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后,老师笑着说:“这个学生说得很好。然后,老师将向学生介绍京剧的相关内容。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显示莫合洲的照片内容,并告诉学生,“莫合洲是京剧演员。”老师给学生们播放了另一幅丑陋的图片,学生看着这些图片并谈论这些图片:“学生们仔细观察照片,并通过观看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些学生说:“这些图片中的脸部化妆很有趣。”一些学生说:“他们的脸部化妆很夸张。”此时,老师告诉学生,“大家说得很好。戏剧中的丑陋是夸张和搞笑的。”这样学生就就可以了解京剧是我国的经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人物图像,有效地将多媒体设备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
五、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有效合作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环境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对教学的道德和素质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许多小学生的言行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和启发小学生的道德素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让家长参与相关工作,并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学生家长了解当前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工作的需求,以便家长了解相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与学校合作并良好沟通,以改善相关教育工作。只有形成有效的家校联盟,老师才能有更好的覆盖效果,并在小学生关键的成长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形成。
简而言之,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情绪形成和对生活的态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在小学教授《品德与社会》,教师需要承担起责任,并不断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能够完成道德教育,并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
参考文献:
[1]卯祥玉.凝心聚力,师生共创高效品德课堂[J].好家长,2015(43).
[2]何秀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3]张改连.浅谈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效率[J].科学中国人,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