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沾河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历史知识不仅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升华,而且内容更加的宽泛。不仅对国内外的历史进行了学习和比较,还对国内近代的历史发展做出系统的讲解。首先,在教学前,教师要深读教材,使用恰当的历史材料讲解历史知识。从而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尊重历史。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培养开放性思维的学生为己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的教学中,需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学生的总体发展作为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需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开展系统化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对学生核心素养没有正确的认识,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有必要对中国历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高中教育中,历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仍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构建高中历史课堂的方法
(一)改变历史课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是主体,但是在核心素养的观念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转变观念,多元化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以成绩论优劣,最终加深学生对历史科目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合理利用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都不相同,通过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仅仅能够对一类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常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另外,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特别困难的问题,教师应该进行专题讲解,在上课之前借助互联网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有用信息,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在讨论结束之后进行小组合作汇报。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在每个小组发言完毕之后,由于各个组之间发言的重点存在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进行辩论。在这样的激辩中,学生不仅会对自己的理念有全面的理解,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最后,教师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并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什么样的做法才对自己的人生更加有帮助。
(二)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模式
构建新型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究模式,还需要提高学生之间合作的探究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展开自主探究模式教学,提倡学生自主针对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探究出课本内容的深层内涵。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唯物主义思想,从课外找到更多的史料实证,验证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还可以展开合作探究模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结合团队的力量去解决历史难题。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组成各个合作探究小组,小组的整体水平需要一致,将课本知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互帮互助,找到自身的薄弱点,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构建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直观体验。通过将书本上的枯燥的历史内容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直观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课本的内容主要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没有体验感,如果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背诵知识来提高成绩,这样只会让学生厌倦学习,失去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相关的历史视频、动态的画面、形象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以此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例如,在讲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电影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胜利来之不易,并提出相应的历史问题,拉近学生与历史故事的距离,让学生身处其中,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发表自身的意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科目核心素养。
(四)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渗透方向
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学生是否将知识理论记忆牢固,而是建立在对知识是否理解,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是否拓展自身思维之上的。因此在平时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要深入学科与教材中深度挖掘核心素养内涵,并严格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制定良好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在教学新航路的知识点过程中,若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其目标无非是了解迪亚士、哥伦布新航路的历史经过,并了解新大陆发现对世界的意义。这样的教学,在很多时候都是为学生如何“获得高分”做的准备,这也使得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下意识地强迫自己去记忆,自身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展现的。因此在改进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更有内涵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探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如在教材中不乏“社会主义道路”“红军长征”等具体事例,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在岁时节气、历史事件纪念日等特殊意义的日子,进行相关主题的参观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情感,感受历史的熏陶。教师可以与家国情怀教学联系起来,在参观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使学生带入到更好的学习状态、过程以及情感。
(五)挖掘历史教材,提升学生德育教育
《左转》中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中国自古就对礼仪道德十分重视,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高中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题材,可以说涵盖了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比于政治教材而言,历史教材中的德育题材更加鲜活,也更加有趣。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深刻挖掘背后的思想道德内涵。但是教师在讲授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注意创设情境来感染学生,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灌输”。教师应该合理地将历史知识的讲授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地融合,使历史课堂德育教育能够更有效率。
(六)融入时政新闻资讯,培育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史料是历史发展的证据,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时政新闻,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寻找相关史料来佐证历史事件,实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时政新闻具有“内容新”“事件真”“跨度广”等优势,恰当运用,能使课堂焕发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活的时代感,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对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引起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视。历史作为一门回顾过去的学科,却可以起到展望未来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发挥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待教学问题,深入挖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更好地面对未来人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星.高中历史课堂史料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1):215-216.
[2]方堃.高中历史教师核心素养自我提升的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3]韩秋香.基于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