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张创兵
[导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阶段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力量,因此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张创兵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三小学  856000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阶段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力量,因此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已经开展了小学科学这门课程,虽然它不是一门主科,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小学科学也日益被教育领域所重视。所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上去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越来越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而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也是一项需要学生亲身投入的一项实践性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培育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健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教育在学生整个教育生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育,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是一门贴近生活实际比较近的,集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由于近些年来才受到重视,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很大的探索和提升空间。教师必须在肯定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上,去开拓思维,研讨新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从小学科学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策略探究两方面进行剖析,以供参考。
一、小学科学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有效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不可否认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育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存在着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小学科学只是一门副科,对于学生的升学无用,不必放在重要的位置去对待。殊不知这样的教育观念是与新课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现代教育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全面人才,而教学教育则能很好地培育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有效教学,是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一大重要举措。
        其次,小学科学开展有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小学阶段涉及的科学知识是比较简单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一些基本的知识理论,还有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教学也好,联系生活实践教学也好,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
        最后,小学科学开展有效教学,才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上释放出足够的活力,他们能够真正地投入到科学教学中来,也能够顺应教师的思路,树立一种正确的科学思维,培育起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小学科学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1、注重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其中有很多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在实践的教学课堂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展开讲解。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育学生们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前设计一些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例子,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讲述《各种各样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节课讲到的运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在生活中可以说有很多物质都在运动着。

教师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这节课堂的主人,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着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每个学生进行想象,并举手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吃穿住行方面进行思考。比如吃饭的时候,筷子会在手的摆动下进行运动,穿衣服的时候,衣服也是在手的操作下进行运动,我们走路的时候,双脚在运动。还有公路上跑的汽车,天上飞的飞机等等,都是一种运动的状态。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2、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丰富学生学习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也成为了教学课堂中的一大助力工具。对于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一方面教师可以把科学知识内容,用多媒体投影的技术或者电子白板技术进行展示和讲解,一目了然,节约教学时间,方便学生观看;另一方面小学科学的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教师通过视频讲解或者图片展示,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例如,教师在讲述《有趣的动物》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及课外内容延展。在学生的生活中有一些动物是学生常见的,但是有一些动物是学生听过没见过的,或者是见过不了解的,教师可以拓展一些课外内容,在网上搜寻一些动物的图片还有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观看。尤其是在学生观看动物动态视频的时候,会对他们视觉上造成冲击,更容易加深他们对动物的印象,包括动物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掌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而且有助于打破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整个教学内容活泼生动起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科学实验以及科学实践活动,这些课程的学习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的精髓的,也不能让其真正理解某些生活现象存在的科学道理。因此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时候,就可以参照课本内容,让学生们进行小实验。教师带领学生们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到操场上进行一个小实验,来观察影子变化的规律。教师就可以参照书本内容,让学生们首先在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版上标注方向。然后让学生们几个人一组,根据太阳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在纸板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并标注时间,最后让学生们根据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4、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创建科学学习氛围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很多教材内容的学习是需要学生们共同合作去完成的,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科学实验或者实践活动,就需要学生们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一方面创建科学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良好的学习合作氛围有助于学生到吸收到更为细致的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水和空气很重要》的时候,就可以在班级内成立合作学习小组,由学生们来探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水和空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有用的物质,水是液体,万世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润,而空气是气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提供给我们生存的能量。教师可以提出两个小问题,“水和空气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什么作用”和“我们利用水和空气可以制作什么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创建一种科学气味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中在快乐中学习和思索。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其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日益凸现。教师从思想上首先要重视,然后研讨具体的教学策略,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发挥主体性地位,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培育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董金宝.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
        [2]魏文杰《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现代教育 2014
    [3]项余平《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思考》[J]长三角 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