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效率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余顺欢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到实际生活、学习中
        余顺欢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5147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并通过深入的体验、实践来分析和探究问题,以真实情境中遇到的问题。高中生通过个人实践、体验以及对社会、自然、自己的清晰了解获得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效率呢?本文讨论并分析了高中生的特点和具体的详细实践活动,从分层实施、协调学科关系、切实可行性、定期评估四个方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率。
        关键字:高中;详细的实践活动;发展效率;具体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在动手学习、科学探究、公共服务、社会实践中获得积极的经验,促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并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这道风景美不美与它实施效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率呢?我们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反思、总结,力求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落实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一.详细的实践活动应分层实施
        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各个阶段都有比较广泛的实践活动。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水平、知识和经验技能。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应根据其特点实施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由于个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差别,实施活动的策略也应有不同的要求,这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任务及教学方法有关。
        详细的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个体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分为几个实施的层次。首先是学习阶段的不同。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需要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是不同的,这可以称为阶段差异。我们要对这些不同的阶段规划不同的方案,围绕“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五育并举”实施适合各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此作为提高实施效率的基础。然后是内容分层。在高中,特别是高二选科分班后,学生会选择不同科目学习。有些学生学习理科,有些学生学习文科,有些学习体育,有些学习艺术,他们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应要反映出选科(专业)差异。只有结合等级和内容的层次差异,找到适合每个层次特征的内容和方法,详细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令人满意的实践结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协调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关系,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主要是基础学科课程。学科课程内容的实施主要是基于学科逻辑知识体系进行组织。而课程内容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知识系统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采用讲授法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在获取和掌握系统知识方面具有某些优势,但是由于学科课程缺少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有机联系,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展示也相应缺乏整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讲述式的教学方法迫使学生过分地进行被动的学习,并且在知识生成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情境,缺乏自我的体验、感受和经验积累,这造成学科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面临一些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协调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我们可将学科课程和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课程内容,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发展基本素养,而综合实践课程整合了知识逻辑系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人与自我体验之间的关系,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到实际问题情境,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考察、实验探究、学科整合(跨学科研究),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并发展核心素养。
        三.详细的实践活动必须切实可行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实践渠道,将会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并改变当前过于传统且被动的教学。当前本地(欠发达山区)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用性,以此满足学生(课程)的需要。
        首先,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采用多种途径来实施全面的实践活动。方法、途径多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道路”就多了,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也相应变得相对容易多了。其次,要制定全面具体的实践活动计划,将详细的实践活动纳入整个学校的教育和培训计划中,要加强对全面实践活动实施的科学管理,安排负责的专职人员、专项资金,做到场所和时间有保证;要有具体的方案、预案;要有反思和评价,以此科学的组织各项活动,并争取实际效果。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实践主体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指导好所有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掌握技能并充分发展。
        四.需要定期评估学生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学生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帮助和鼓励一些高中学生,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肯定和称赞,以此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还有就是,教师需要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相关的评估。这个评估要分阶段进行,而不是等到活动结束时才进行。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以此进行修正、完善,从而提高活动开展的效率。
        例如在开展活动时,我通过近距离观察、仔细聆听及与学生们积极交流,及时给予进度缓慢的学生小组鼓励和引导,并在小组活动中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估,让学生小组知道自己的方向正确与否及研究的进度如何。同时由于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积极主动,最终该小组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被评估为“综合实践活动模范小组”。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主题的课程,在设计、开发和实施教育时,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不同的分工下承担着不同的责任,需要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紧密合作。作为教师,面对综合实践领域的开放性、主题的多样性、学习的探索性和实施过程的主体实践性,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开辟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思考、多探讨、多研究、多实践、多总结,定能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率,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的评价策略[J]. 赤子(上中旬),2016(18):242.
        [2]李宝敏. 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8):46-54.
        [3]邹开煌,林美玉,王雯. 福建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7):9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