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示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 孙晨晓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演示,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
        孙晨晓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雁阳小学255100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演示,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演示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建立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顺利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教师演示;小学;信息技术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演示不仅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还是教师强化学生学习参与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师演示形式引领学生参与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观察和带动下,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和体验中,取得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在教师的积极帮助和学生的认真配合下,小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演示的步骤了解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演示的信息技术作品,激发课堂参与兴趣和主动性;学生还能够结合教师的演示,积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建立知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课堂上的教师演示,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师演示步骤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详细的步骤演示引领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下,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结合教师的积极演示,学生将建立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积极结合教师的引导和演示,投入到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和操作步骤了解中。
        例如,在学习《手工制作网上搜》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因特网搜索的基本步骤,就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演示,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对学生详细展示操作步骤。趣味化的教师演示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还促使学生积极观察大屏幕上教师的演示步骤,结合搜索引擎、关键词搜索等操作内容全面掌握了“手工制作网上搜”的基本步骤,对于即将学习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基本的认知和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演示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将课本上抽象化的知识与教师的具象化演示进行结合,有效完成课本知识的理解,高效参与到搜索引擎的详细操作和学习了解中,实现了资料收集方法的有效掌握。由此可见,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操作演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借此将课本上的知识与操作活动进行结合,有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理解。


        二、教师演示作品
        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信息技术相关作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演示,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结合教师演示的作品建立强烈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认真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操作实践中。
        例如,在学习《网上信息可保存》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询问大家都去过哪里旅游?学生在教师提问的问题中积极回复,说出了我国很多的有名景点。接着,教师表示自己使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一个word文本,其中包含着我国十大旅游胜地,教师询问大家想不想要观看?学生被教师激发了学习兴趣,积极表示想要看教师的信息技术作品,然后教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了word文档,其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了我国长城,故宫,苏州园林等多样化的旅游胜地。在教师的作品演示中,每一位学生都建立了学习兴趣,积极结合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尝试使用图文资料复制到Word中进行保存,且通过无格式文本的有效设置,保证整个文章以一致的格式进行展示。在教师的作品演示下,每一位学生都建立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及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了在word文档中进行复制粘贴的重要方法。
        三、教师演示应用
        信息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应用的演示帮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使得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学习,尝试凭借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知识应用。结合教师的帮助,学生能够建立知识应用的能力,强化知识应用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制作一周食谱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就通过食谱的制作当堂进行演示应用,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切实了解创建表格,调整表格的操作步骤和具体方法。在教师的课堂演示应用中,每一位学生都了解了Excel表格的应用方法,建立了知识应用和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结合教师的应用演示,建立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应用演示下,学生建立了知识应用的意识,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且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由此可见,课堂上的教师演示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中,使得学生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师演示的各项内容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在教师的帮助下取得理想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操作步骤的演示,信息技术作品的演示和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要求学生在趣味化的演示跟随中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够凭借课堂上的教师演示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还能够在教师演示的积极模仿下,取得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逐步建立信息技术知识应用的能力。最终,学生将伴随教师演示实现进步和成长,取得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振.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
        [2]王绍永.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