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芳
四川省通江县广纳中学校
摘要:在新大纲的要求下,对于课文的教学和要求有了一定提升。也介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教师开展教育工作,从课文情感分析的角度来探索课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体。初中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态度类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发展有了更好的帮助。本身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就需要具备更高的理解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加侧重去培养。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情感表达;技巧分析;分析线索;加强理解;拓展知识
语文知识和表达技巧是初中知识更高一步的学习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情感与思想的教导,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正在处于青春期阶段,需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价值作为基本构建课堂的模式,让整个课堂更加的有动力和活力。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我们学习和提高知识营养的必要条件,在小学阶段的时候,学生已经通过一些简单的阅读完善了自己一定的语文表达,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去运用一些表达技巧和语言知识,让自己的文笔更加成熟。《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是通过回忆的方式,将生活的小事连接起来,写出自己在生病的时候,母亲是怎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通过仔细的品味文章让学生去感悟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母爱概念更深一层的诠释。让学生去思考和认识对人生的启示,从课文的学习当中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感情变化,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课堂中的教学更加体现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一、课前内容导入
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以怎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去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是每个教师教学建设中都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抒情散文的学习,学生对作者和课时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这时候教师就要采用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入课堂中,还要将学生的知识记忆更加的牢固,这时以提问式教学或者多媒体式教学就是最佳的选择模式。课前知识的导入,不仅会让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有一定的目标,也会让学生学习更加的有动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动中,提高课堂中的学习质量,在理解课文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篇文章作者史铁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他是一名有残疾的著名作家,学生在学习之前也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对作者著作《我与地坛》这片文章视频片段播放,让学生去先了解这名轮椅上的作家,教师再去拓展以及他和他母亲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明白一些基本的课文片段,体会作者的重要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中也要给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作者说二十一岁时瘫痪,病痛折磨他身体,病痛让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去积累作者因为病情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句子,更深层次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阅读。作者面对病痛的表现,以及母亲的做法,教师可以借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换位思考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接下来再去分析母亲的行为所带来的感受。
二、分析文章线索
文章中的线索就是观察一遍全文的重点线索会出现在文章的不同段落里,在句子或者叙述前去体会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中所包含的含义,通过线索去解锁文章的主旨,明白文章的主题,线索的出现会让整个文章结构更加的严谨。本文线索主要是以母亲和作者对话之后,以作者所表现出的感受作为线索。通过这一明显和安心的结合,让这个文章更有吸引力。
线索的出现,也推动了文章的发展,使文章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通过作者的感情和线索的结合,会让作者抒发感情更加的贴切,也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三、感悟文章情感变化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记叙文一般都会渗透情感变化,透过情感变化让学生去明白一些人生哲理。而其中最主要的体现主旨的就是作者情感变化的起伏,透过起伏去感悟。文章的主要表达感情变化会让学生整个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去培养高尚纯洁的情操。文章中的感情变化也是一条故事发展的重要线,通过仔细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去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透过一些表现方法和表达技巧,让整个文章更加的生动。本篇文章主要是以作者生病后的情感变化为主线,透过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来树立作者对生命的自信心。
本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作者患病,并且双腿瘫痪后作者的状态变化,作者刚开始望到天上的飞烟,会突然把玻璃打碎,听着收音机的歌会把东西摔向墙壁,母亲要求推作者着看花儿,作者会强烈的拒绝并想到自杀的方式。面对作者的悲观和暴怒,母亲的变化是要掌握的重点,母亲对作者是理解的,而且没有因为作者脾气变得暴躁,易怒,就放弃自己的孩子,还是执着的关爱着自己的孩子,而且当时母亲身体也不太好,还有病在身,这正是体现了母爱是执着坚强的。
四、加强课文内容理解
学习一篇文章,想要更深程度的去理解文章,还要从整体把握文章的节奏。把握一篇文章的节奏,首先要把握开端高潮发展和结局这四个部分,按顺序去理解清楚文章的流程,一直是文章表达的重点,并且要详细的分析文章的结构,通过结构去抓重点。通过特殊句式以及用词,会去加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些细节去把握文章的发展结构,强化学生做题的流程。阅读是考试考察中的重点。而初中阶段也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通过对课文文章的理解,把握一些阅读的做题技巧,并且在课下加强阅读训练,也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
在本篇文章的学习中,其中主要是可以透过结尾对学生进行提问,来反映学生的听课状况,提问学生作者在写此文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作者是怀着一种悲痛怀念和悔恨的心情去写作的,本文的主旨是主要讲述一个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生病的儿子,并且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至于题目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因为母亲的去世是秋天的,并且体现了对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前文说母亲带自己去看花是在秋天,看的花是菊花,菊花也代表了母亲坚韧的精神品质。秋天不仅是个时间,而且还点明突出了作者的意向,表明自己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并且也会和妹妹一起好好的活下去,让母亲放心。看花不仅表现了母亲对作者的爱,还表现了母亲坚韧乐观的品质。让作者更加坚强的活下去。同时课堂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一些检测,检测学生对于课文具体内容的理解情况,检测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这点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在本篇文章的学习中,透过情感表达技巧的分析,会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更加的透彻。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强者,要怀有梦想,并且坚强的走下去。在最后教师也可以透过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自己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情感,鼓励学生去写一篇对母亲的作文,这样学生也能够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加强写作方法的练习。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结合起来,将作者的写作技巧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仅让自己的文章更有吸引力,也加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是一项不错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庄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
[2]孙新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