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周万兵
[导读]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周万兵
        宜宾市叙府实验小学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直是以单篇的形式出现,但这种单篇阅读模式不符合当前语文教育的发展。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下,群文阅读以自身的优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群文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阅读教学模式。2008年,这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被首次提出,从单一文本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阅读教学是突出特征。蒋军晶在《人民教育》撰文指出,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同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于泽元教授对群文阅读进行了概念界定,“群文阅读是指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的重要性
        1.1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受传统教育形式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基本限制于课本文章,阅读量小、阅读面窄。而阅读量恰好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单个或多个议题选择多篇文章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达成共识的教学实践活动[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文章,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在第八单元安排了一组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文章有《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为增加学生对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类似的文章如《包拯断案》《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
        1.2提升阅读效率
以往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大部分将重点放在对单篇文章的语句研究上,这种形式有其优点,但会浪费较多的时间,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而群文阅读的应用,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大量的文章阅读学习。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风格迥异、种类不同的文章,会有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令群文阅读服务于学生学习成长,学生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2.1改变传统的阅读模式
        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观念,认识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其培养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这需要教师付出实际行动,逐步改变。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不应该将学生的答案标准化,而应该尊重多样性,尊重学生的观点,了解学生的想法,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课堂时间的不合理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会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提前对阅读文本进行预习。
        2.2以学生为主体
        当前,语文教学一直强调课堂要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因此,教师不论是在对文本的选择、文本问题和主题的设置上,还是在课堂的讨论上,都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在趣味性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拓展,为学生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在文本选择上,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其教育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问题和主题的设置上,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上进行考虑,使问题和主题更加贴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2.3注重课后反思
        课后的反思阶段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获得进步。学生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后反思时,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谈谈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邀请语文组的其他教师去听课,并在课后提出一些意见。同时,教师在课后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2.4对学生的阅读过程适时指导
        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适时指导是保证群文阅读效果的有效方式。具体群文阅读中,教师要将文章按照次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分为探索和发现两部分,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线,共同画出文章的结构图,在这一环节完成后,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一组同类型的文章,阅读过后要求学生画出文章结构图,全部完成后带领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如精读、细读、浏览、略读、跳读等,让学生充分阅读,互动交流。
        2.5合理设计问题,实现文章整合
        合理设置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群文阅读是在学生阅读单篇文章后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同类型的文章,更注重阅读中知识的归纳与结合。在群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应从整体出发,将多篇文章作为一个总体考虑,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设定,使各个文章均有所关联,通过对问题的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延伸、创意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问题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为典型的即比较性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各个文章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也可以比较各个文章的内容与结构,具体的问题设定还要依据文章资料进行选择。
        3.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它与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宗旨相符合。由于群文阅读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在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群文阅读一定会在未来有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卓.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范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6(1):45.
        [4]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5]林芳.试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3):74-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