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王改云
[导读] 生活化教学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他主张生活即教育
        王改云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青龙示范小学      033300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他主张生活即教育。随后,新课程改革纲要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正式提出,生活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为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本文将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并针对生活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望能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生活元素与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这为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笔者将可行性的生活化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1教学内容生活化,易于学生吸收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是当堂课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托。传统语文课堂以教材为蓝本,开展教学时围绕书本知识展开,并未着手于学生当下的实际生活,因此,在学习部分内容时,导致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挖掘,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它,选择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生活意象辅助讲解,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拼音教学中,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在进行声母、韵母认读教学时便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以此来降低拼音的认读难度,还能适时激发学生认读拼音的积极性。如,学习“a”时,教师可以借助看医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学生很快便记住了“嘴巴张大,aaa”。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熟悉感,还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大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1.2教学环境生活化,便于学生切身感受
1.2.1从教室、学校环境改造着手,建设生活化教学环境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其环境建设对于学生影响较大。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就学校层面来说,校方可以从校园建设着手,在各个标志性建筑挂上名言警句,或是在草坪、花坛等地设立警示标语,又或者在教室增设文化墙,树立先进思想的文化标语,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布置教室来增强学生的体验,如以圆桌形式开展讨论,使学生面对面交流,增加交流的仪式感;或是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声音、动画的调用,真实还原某一个生活场景,增强学生的亲近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学习。
1.2.2从社会生活着手,建设更广阔的生活化教学舞台
        生活是开展教学最好的舞台。传统教学局限于教室,受制于书本,将学生的学习边界束缚住。而在生活这片广阔的平台中,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探求真知,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走向生活,运用于生活。


        比如,在进行春游或秋游时,教师可以借助外出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同时,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户外宽阔的空间里,能够更加敞开心扉,接受新知。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比赛,寻找春天(或秋天)的踪迹,并用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语段进行描述,最终小组互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一项。通过户外活动的形式,将语文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1.3作业布置生活化,益于学生巩固强化
        作业是巩固新知识,进行课外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对语文作业进行生活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练习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明白生活中的道理,从而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传统家庭作业以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完成习题为主,作业设计过于应试化,学生完成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需转变传统应试化作业布置形式,以学生趣味性调动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低年级在学习了神话故事或寓言故事的课文后,布置一个回家后给父母讲故事的作业,利用亲子时间培养亲子感情,学生更加乐于完成作业;与此同时,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锻炼了其表达能力。中高年级可以布置“每日新发现”的小练笔作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为写作积累素材。通过这种作业生活化的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2.1教学设计要合理
        生活化教学理念引进各中小学后现已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部分教师尝试到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效果后,便开始过分追求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导致课堂教学喧宾夺主,形式主义尽显,而实质性的学习内容却相对缺失。部分教师用力过猛,在教学中一味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导致教学内容压缩,有时甚至无法完成原定教学目标,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立足当堂课的教学目标,适量选取生活化素材辅助教学,切忌喧宾夺主。
2.2生活化素材选择应立足学生生活实际
        在生活化教学中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一方面教师需考虑到学生身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本土生活开展地方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熟悉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另一方面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部分教师在备课时,习惯性以自己成人的角度去筛选生活素材,教学中切入的点也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有时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选取相应的生活素材,才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吸收知识。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课后作业等方面着手,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活学活用,有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幼华.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8(8):32.
[2]李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4):5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